English

边关有位“兵妈妈”

2006-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树辉 我有话说

在中俄蒙三国交界的口岸名城满洲里,提起她人人皆知。她的23年拥军情结深深地感染着27万边城人民,在八百里的边境线上,官兵们亲切地叫她“兵妈妈”,她的母爱真情深深温暖着子弟兵的心,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孙菊亭。2006年1月22日下午,她又冒着严寒到边防某部为新战士讲课。

今年63岁

的孙菊亭早在1983年担任满洲里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时就开始走访慰问官兵,与边防官兵结下不解之缘。以后,无论是在副市长任上,还是在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她都坚持拥军不辍,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分工。2003年8月孙菊亭退休,她不但没有中断拥军情,反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

1990年的正月十五,合家团团圆圆的日子,离满洲里市150多公里远的一个哨所里,5名战士迎来了以孙菊亭为首的慰问团。孙菊亭掀开战士们的被子细心察看,问战士们被子潮不潮,晚间冷不冷。她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鱼肉、蔬菜、水果、元宵等,挽起袖子下厨房炒菜。战士们上前帮忙,她却说:“说出你们爱吃的菜就行,别的任务就是休息!”当满满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在面前时,战士们像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回到了慈爱的妈妈身边。战士们吃得香甜,饭添了一碗又一碗,孙菊亭边给战士们夹菜,边唠家常。她还与文工团员们一起为战士们表演节目,精彩的演出使战士们拍红了手掌,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战士贾大伟饱含深情地说:“见到你,就像见到我的妈妈。”战士们端起茶碗,以茶代酒,涌到孙菊亭身边,纷纷要给妈妈敬碗酒……

从此,孙菊亭年年都要到哨卡上过元宵节。冷的边关热的心。在她的感召下,来自不同行业的13个姐妹,自发组成一个拥军团体,无论风多大多猛,雪多深多厚,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边防简易路上,总能看到她们艰难跋涉的身影。

为了慰问子弟兵,“兵妈妈”孙菊亭在途中两次遇险。1991年在慰问某边防连队后返回途中,由于道路崎岖,孙菊亭乘坐的汽车翻了。她的颈椎、脊椎严重受伤,手指、鼻子流血不止,但她坚持不肯返回连队,怕战士为之担忧,给连队带去麻烦。由于颈椎压迫神经,病魔经常折磨到天亮……然而,为了官兵们不想家,孙菊亭仍然东奔西走。

官兵们把孙菊亭当成亲人,官兵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来找她,孙菊亭从不推托,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办好。官兵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想不开的都愿意找“兵妈妈”唠唠。战士小王军事素质、文化素质都不错,就是脾气急躁,“兵妈妈”孙菊亭了解情况后,经常到连队找小王谈心,唠理想,精诚所至,兵妈妈的苦口婆心有了“回报”,小王树立了男儿志在军营建功立业的信念,改掉了急躁的毛病。看到小王的变化,“兵妈妈”打心眼里高兴,她还捎去不少学习用书及资料,帮小王复习功课,小王在军事院校招考中一举考入,成为一名军官,“兵妈妈”孙菊亭更是乐开了怀。

考上军校的毕竟是少数,怎么让大多数的战士成才呢?“兵妈妈”孙菊亭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无意间,一个创办双拥学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想法闪现,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开展智力拥军的好形式。为了使双拥学校早日建成,孙菊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学校的组织机构、教学大纲、年度计划,直到聘请授课教师等细节,她都一一过问。双拥学校开班的日程、教学内容她都逐项安排。战士小陈从小喜欢新闻报道工作,“兵妈妈”就劝他参加新闻报道培训班,系统学习新闻理论。小陈由于新闻报道成绩显著被提了干,转业后进了宣传部,成了业务骨干。5年间,双拥学校开办了10期培训班,600多名官兵参加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军地两用人才。

每逢新兵入伍,“兵妈妈”都要去“认亲”,鼓励新战士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并留下自己的电话,以便与官兵们沟通。每年老兵退伍前,孙菊亭总要一路风尘、一路颠簸,行程几百公里,到各个边防连队、哨所与官兵们唠些心里话,鼓励退伍老战士永葆军人本色,到新的岗位再立新功。

23年来,“兵妈妈”孙菊亭殚精竭虑,一心一意情暖官兵,踏遍了边防线。在她的精神带动下,满洲里市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孙菊亭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8月,“兵妈妈”孙菊亭被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