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数码学习机市场回顾与展望

2006-0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柳明 我有话说

“好礼好记星,送礼响当当。”春节前夕,人们熟悉的明星大山继续占据央视一套广告黄金时段,为数码学习机好记星做品牌代言人。与此同时,步步高、文曲星、e百分、诺亚舟等数码学习机厂商的电视广告也是铺天

盖地。

数码学习机的出现,离不开我国的国情。据统计,目前我国学习英语的人数有3亿,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学习英语的人数有增无减。另外,不算高等教育,光我国中小学在校生就有2.14亿。庞大的学习人群,为数码学习机的推广提供了巨大商机。

从复读机到电子辞典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伴随着我国全民学习英语热情不减,一种从磁带收录机发展而来的英语复读机应运而生。复读机带有一个小型缓存器,具有延时和重复英语单词发音的功能,成为这个时期学习英语的利器,受到人们特别是广大学生的欢迎。生产厂家曾上升到200余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购买热。以后复读机又迈向小型化,大的如一本书,小的如香烟盒;并向长时间跟读、可视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随身携带和多样性的需求。复读机代表了学习机的第一代产品。

九十年代中后期,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复读机一类的电子学习产品,迎来了一场革命,这就是电子辞典的出现。电子辞典内部装有集成电路芯片,功能远远超过复读机。集成电路芯片能装入一本厚重的英语辞典,同时具有计算类、时间类、资料类、游戏类、用户信息类等百余项功能。代表产品有:好易通、快译通、文曲星等。据统计,2004年国内电子辞典销量达550万台,销售额21亿元。电子辞典代表了学习机的第二代产品。

数码学习机异军突起

2004年中期开始,数码学习机开始崭露头角,当年销量达到150万台。2005年数码学习机开始全面登场。从寒假春节开始到暑假期间,各厂商强攻公告,大力促销,使数码学习机很快成为市场热点。虽然在商场依然能看到复读机和电子辞典的身影,但和数码学习机的火爆销售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数码学习机完全是一台微型掌上电脑,功能可以和早期的386、486微机相比,集中了硬件设计、软件开发、资料处理、产品测试四大技术,销售对象依然以在校生和英语爱好者为主。数码学习机汇集了复读机、电子辞典、电子书、U盘、MP3、录音笔、读卡器等多种功能。而最新上市的数码学习机不仅具备1G内存、长效锂电池,而且具备上网功能。

据估计,2005年数码学习机的增长率在20%―50%左右。据统计,目前在数码学习机市场上,好记星占有率为50%,e百分20%,其他品牌20%―30%。

科技创新决定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讲,21世纪将是科技创新的世纪。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科技创新与否和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行业的成熟、发展和竞争力。2005年可以说是数码学习机蜕变和成熟的一年,正是靠着科技创新,才涌现出了像好记星、步步高、文曲星、e百分、诺亚舟等一批企业。

当今世界,数码技术突飞猛进,摩尔定律仍然在发挥作用。作为学习机类产品,已经发展到技术含量很高的第三代,如果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突破硬件设计、软件开发、资料处理、产品测试四大门槛,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如在软件方面,国内多数厂商仍是在Windows上进行软件开发,然后移植到掌上电脑的内嵌软件系统上。而好记星利用自己的开发团队,直接在OS上进行开发,使产品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大大提高。

广告作用不容忽视

2005年,为推广数码学习机,除了人们熟悉的明星大山占据央视黄金广告时段。e百分英语掌上电脑,则请电视主持人何炅担当代言。而诺亚舟网络学习机,则邀请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担任形象代言人。

据统计,2005年暑假期间,全国平面媒体广告投放量前10名的厂商中,数码学习机占据3席之多。数码学习机的广告投放量超过了传统的IT、汽车等行业。另据统计,仅2005年上半年,数码学习机的广告投放量已接近2004年全年。

一般在市场培育阶段,广告是最生动、广泛、直接、有效的推销手段和途径。有关近期对数码学习机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时,产品的科技含量仍然是影响其购买的第一因素,这项比例高达36.7%,紧随其后的是品牌知名度,达到22.9%,第三是价格,占18.6%。

2005年,数码学习机以群体的形式、通过权威的媒体传播,开始以高品位、高投入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引起各行业的关注,也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由此可见,市场快速启动之时,广告的投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开路作用。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数百亿元的数码学习机市场也将快速启动。2005年底,好记星联合汉王科技,率先推出了手写数码学习机。如同手写手机诞生在业界引发的地震,手写数码学习机的功能更加强大,将产品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档次。可以预见,彩屏、MP4等功能将很快被应用,数码学习机的价格将下降,性能将上升。2006年的数码学习机市场会更加精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