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圣天门口》的道德审美

2006-0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鲁平 我有话说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作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一直频繁的创作活动及其高产的数量,而是因为他的创作在当代文学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的以《异香》为代表的“大别山系列”就显示出与当时流行的“文化寻根”有所不同的“神秘”和“空灵”,其后,他的《村支书》、《凤凰琴》、《

秋风醉了》、《暮时课诵》等作品,则把当代乡土题材创作从粉碎“四人帮”后以《乡场上》、《赔你一只金凤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的新时期乡土文学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而《分享艰难》、《生命是劳动与仁慈》则把反映影响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改革文学推向一个后来被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新阶段。这些作品无疑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每一步走向中的代表性作品。

深切地关注现实、与时代命运同呼吸是刘醒龙创作的一个宝贵品格,正是这些作品与当下现实的紧密关联,刘醒龙被视为当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但同样也因为这样的创作个性,使得他的作品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被误读。

《圣天门口》的背景依然是刘醒龙过去熟悉的大别山。作家以小镇“大门口”为视角、通过两个大家族以及五十多个人物在半个世纪的命运发展,将整个中国社会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变革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与过去创作不同的是,作家在文本中对读者所熟知的书本历史比如革命与战争、爱情与婚姻、宗教与道德、历史传说民间风情等等进行了超乎寻常的解构与建构,而同时,作家并不是如同通常我们读到的后现代写作以解构为目的,而是以非凡的艺术勇气和艺术技巧,发扬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通过梅外婆、杭九枫、傅朗西、董重里、阿彩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将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充分发挥,真正达到了作家所说的为现实主义正名的目的。在这部意蕴复杂、空间博大的作品中,作家对道德审美的追求是作品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思想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圣天门口》在某种程度上再次让我们读到了作家大别山系列作品中的那种神秘和空灵的民间文化氛围,《圣天门口》也在某种程度上再次让我们听到了《生命是劳动与仁慈》中善良、宽容的陈二佰的声音。《圣天门口》中的理性与道德的冲突也让我们再次联想到《分享艰难》中孔太平在舅舅的女儿被强奸后他所面临的困境。在《分享艰难》中,是诉诸法律惩罚强奸舅舅女儿的企业家,还是为了全镇的财政经济而宽恕企业家,是镇长孔太平所面临的二难选择,因为保障全镇的经济和工资同样也是镇长的责任。在《生命是劳动与仁慈》中,陈二佰所面对的是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美德比如劳动品质的淡漠、城市人以及刚刚获得了城市身份的农村人对农村人的人格歧视。这两部作品中的道德意蕴尽管都还停留在现实的局部的范围内、尽管这一道德冲突主题的开掘与当时张炜、张承志等人对道德的抨击与拯救似乎是殊途同归,究其实质,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不同的是,刘醒龙的道德理想是通过文学的手法和手段,是纯粹的想象性、虚构性的艺术文本,而不是对当前的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政论性评论。因此,我认为,刘醒龙在《圣天门口》中所表现出来的“新的”面貌和探索,其实是作家一直在尝试和探索的一个高度和结晶。

作为一部“革命叙事”或者说“历史叙事”的长篇,《圣天门口》对道德冲突的探索无疑是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展开的,是把道德冲突放在历史变革进程中进行质疑的。在不同背景的人如杭九枫、傅朗西、阿彩、梅外婆等人对革命和革命手段的理解上,在不同的女人如雪拧、阿彩、杨桃等对爱情与幸福的理解上,在面对国仇与友谊、爱情上如柳子墨与小岛和子兄妹之间,都细致而纷繁地充满着道德与理性的冲突。而梅外婆则在整个小说中、在天门口这个世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天门口的世界里,她不仅希望没有战争与杀戮,而且整个世界都没有战争与杀戮。

《圣天门口》在对历史复杂与曲折的审视中,在对革命历程的矛盾与困扰中、在人与人的恩怨情仇中,在人类的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从容大气、深刻而形象地表达了道德理想与历史理性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中的艺术审美力量。从而充分实现了作家所说的为人类的心灵探索和思考提供路径和参考的目标,也因其震撼的艺术魅力而实现了为现实主义文学正名的追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