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回顾与展望”国际论坛综述

2006-01-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广电总局电影局、外事司、中国电影资料馆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央电视台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承办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国际论坛”于2005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200多位中外电影专

家围绕“中国电影百年回顾”和“中国电影未来展望”两大主题,就中国电影的发展经验和艺术成就、中国电影艺术家与经典作品研究、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电影交流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者们通过翔实的材料回顾了中国电影的进步历程:早期中国电影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基础;特别是武侠片,经过几代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主要片种。上世纪30年代,社会时局的变化最终使得制片公司纷纷“改变制片作风”,并以积极的态度邀请“左翼”文艺工作者加盟电影创作,一大批左翼电影不断涌现,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影的面貌,从那以后现实主义便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主流。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很多学者认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堪与产生于5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媲美。战后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电影为代表的“进步电影”继承了30年代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精神和现实主义传统,使得中国电影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构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典电影体系,并在1959年形成了新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高潮。进入新时期、新世纪以后,经过老、中、青电影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中国电影继承和发扬光大了现实主义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分别形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作高潮,并在世界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了世界电影格局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电影产业化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与会学者分别从现实主义传统、电影与观众的关系、正统电影与商业电影、进口“大片”十年启示录等角度入手,总结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大家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就是最终要实现电影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产品系列化开发、现代化生产、社会化参与。

电影交流与合作、电影艺术家及其作品分析也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话题。来自日本、加拿大、法国、俄罗斯、越南、美国、奥地利、韩国等地的专家学者分别回顾了各自国家与中国电影交流的历史,表达了希望与中国电影在更深层次、更多领域进行更广泛合作的良好愿望。中外电影学者分别对电影导演孙瑜、蔡楚声、袁牧之、谢晋、张彻、冯小刚、孙明经,电影理论家郑君里、刘呐鸥,电影演员阮玲玉、金焰,电影摄影家吴印咸作了深入的个案研究,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电影的百年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