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制度上根除“无为顽疾”

2006-02-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因为领导“胡乱作为”,一些地方不时推出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因为官员“无力作为”,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达不到群众的期许;因为干部的“无心

作为”,一些地方坐失了社会事业发展的契机。

这种情形虽然不太普遍,但也绝非罕见;这样的官员虽然不是主流,但也绝非个别。如果说,对于“胡乱作为”现象,由于其危害是“显性”的,我们已有相应的治理之策的话,那么,官员的“无力作为”和“无心作为”所表现出的“无为”则是一种“隐性”的“顽疾”,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之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举措,落实这一战略要求,关键在于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于怎样建设一支恪尽职守、奋发有为、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权责统一的干部问责机制和政绩考核体制。从非典时期十数位高官先后因失职而去职,到最近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领导的引咎辞职;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到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中央积极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奋发有为的战略目标已清晰可见。

“无为就是过”。岳阳市在问责“无为干部”实践中通过戴“帽子”与摘“帽子”的有效结合,在约束“无为”干部和激励基层干部奋发有为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填补了干部惩戒和激励中的制度性空白。这进一步表明,地方领导干部主动作为的意识明显增强,主动作为的能力日渐提高,主动作为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如果说,中央的举措是在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的话,地方则是从由下往上方面进行积极实践。而一旦自上而下与由下往上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将会不断得到加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必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干部自身思想意识的原因,有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有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的深层次根源。这就决定了要探求长效之道,要找寻“治本”之策,要从根本上根治“无为”的“顽疾”,必会经历一个极富挑战同时又极其艰难的探索过程。

人设计制度,制度规范和约束人。对于那些不思进取、不图上进、用“隐性”的方式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威信的“无为”官员,需要从制度惩戒和机制激励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干部“问责”制度,改进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和政绩考评机制,制订出一套能上“庸”下、能进“庸”出的干部人事制度。使“无能官”难过“上岗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混混官”难过“考核关”,让“无德”、“无能”、“无为”的干部失去生存的土壤,让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能夙兴夜寐、善“领”会“导”,凭工作业绩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拥护,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和建设工作,造福广大百姓,不负群众期望。(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