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阮元与清代广东学术

2006-0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其泰 我有话说

阮元(1764―1849),字伯元,江苏仪征人。清乾隆十四年(1788)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近年来,清代学术文化史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人们期望能以新视角、新史料、新发现予以推进。近读《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五期发表的李绪柏《清后期广东学术文化的奠基者阮元》和赵春晨《清代广东两次文化突进的成功经验》,引起了我甚大的兴趣,因为两位作者既立足于广东历史文化的史实和特点,又放眼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全局,作了很有意义的新探讨。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史研究蔚成风气以来,各式各样的论著琳琅满目,多姿多彩。在恰当地肯定文化史论著的丰富多样性的同时,我们又应当认识到:研究文化史更须重视探讨对文化演进影响重大的问题,即对于重要政策、措施、事件和人物的深层次论述和总结;应当探讨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不同特点,及其递嬗变化的前因后果;中国幅员广大,不同地区在文化演进上各有什么特点,地区特点与全国主流文化形成什么关系,前后又有何变化。诸如此类问题的探讨,必然能揭示出更有意义的史实和实质性内涵,推进我们对文化演进的认识。

这两篇文章所着眼的正是对清代广东学术文化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的论题。因为,阮元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起在粤任总督九年,于学术文化建树甚多:他创建学海堂,提倡经史考证之学,扭转了前此广东士人空谈心性之学、究心八股科举的风气,其后广东学人赞扬云:“岭表自学海堂成立,百余年来,文风彬蔚,作者肩望而林立”;他奖掖提拔了一批人才,使之成为日后很具特色的岭南学派的中坚;他辑刊著名的《皇清经解》,收书183种,共计1400卷,成为清代前期以考证学为中坚的学术成果的集中总结,时人称颂其“囊括一代,整齐百家,藏之山阁,而诵声遍四海矣”。《阮元》一文,从学术、人才、教育、刻书五个方面,分析、对比清代前、后期广东在各个学术领域中的深刻变化,以究明阮元作为清后期广东学术文化奠基者的重大贡献和影响。如在学术方面,因为阮元创设学海堂,以经史之学课士子,遂使广东兴起考证之学。在阮元倡导、奖掖下,风气日盛,作者日多,成就斐然。此后林伯桐、侯康、陈澧等人的学术著作,都臻于国内一流水平。《突进》一文将阮元督粤提倡朴学,与自光绪十年(1884)起任两广总督五年余的张之洞在粤提倡学术文化的贡献结合起来考察,首次在学术界提出“阮、张二人先后督粤期间曾出现两次大的文化突进”的论点,并从主政者对地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大量刊刻典籍,保护和利用地方文物、文献等项进行探讨。不仅对清代后期广东学术文化发展的面貌作了较为系统的勾勒,而且借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全国学术文化的新潮流。

详细地占有材料,是一切学术研究工作的基础。这两位作者之所以能作出颇有学术价值的新探讨,就因为他们做到搜集、运用丰富、扎实的史料,去论证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阮元》一文字数约万字,所征引的论著,包括专著、官书、文集、总集、丛书、书札、方志、随笔、档案多达40余种,其中有许多是以往研究者少有引用的材料。据《四库采进书目》,乾隆间因编纂《四库全书》下诏征书,广东呈进书目仅12种,列全国倒数第二位。但至嘉道年间,广东私人藏书家联翩出现。对此,作者征引了崔弼《珍帚编后集・自述》、曾钊《面城楼记》、道光《新会县志序》、吴荣光《赐书楼藏书记》、梁廷楠《粤秀书院志》、谭宗浚《希古堂文甲集・希古堂书目自序》等十余种记载,论述清代后期广东藏书之盛,有守经堂、赐书楼、远爱楼、乐志堂、海山仙馆等;公藏则有粤秀书院御书楼,藏书近九千卷。至同光间,广东藏书家尤多宋元旧刊、海内善本。由于史料占有充分,对阮元督粤后藏书事业出现的兴盛局面才能有如此清晰的揭示。《突进》一文,同样广泛征引史籍、文集、方志、信札、序跋、碑刻等史料,还有容肇祖所撰《学海堂考》等近人论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论证。近年来,学术界的确存在浮躁风气,有的文章不重视认真搜集史料,七拼八凑,草率成篇,这种风气对于学术研究为害极大,必须痛加针砭,大力扭转。这两篇文章在史料上所做的扎实工作,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历史研究要不要探求规律性认识?我以为是要的。这里所说的“规律”,不是指现成公式的生硬套用,也并非要求如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必须具有的“必定是重复出现”的属性。我说的“探求规律性认识”,是在厘清复杂史实之后再加深化和提升,指出历史的演进在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之后即会出现何种发展趋势;以此作为对历史因果关系的一种概括,同时通过实事求是而非臆造的总结、阐释,指出对于当今社会有何借鉴作用。这两篇文章在比较研究和探求规律性认识方面,也是值得称道的。文中的比较研究,包括清代前、后期广东学术文化的纵向比较,广东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阮元》一文论述清代刻书的情形,在清前期,无论就刻书的数量、质量、地位论,广东都在全国居于后进。自嘉道间阮元督粤后,刻书事业迅速发展。阮元在粤,刻印《研经堂集》、《广东通志》、《江苏诗征》、《皇清经解》等大型典籍,首倡先声,以后广东刻书即进入高潮。表现在:书坊林立;刊刻了《十三经注疏》、《通志堂经解》、《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粤雅丛书》、《广雅书局丛书》等大部帙著作,“其庞然巨帙乃冠于各行省矣”;广东刻书,因技良价廉,吸引苏州书贾先在广东刻成书板,然后携回江南再行印装,见者以为苏板。故至光绪年间,广东刻书之多,已号称与江西同居全国之最。《突进》一文则总结说:由于阮、张两位地方主政者对广东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地方事业中最为优先的内容,并通过自己的率先垂范而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两次文化突进。导致广东不仅迅速赶上文化发达地区的水平,而且开始走在全国文化的前列。此后的广东,成为康有为发动全国维新运动的大本营,又成为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当然都不是偶然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