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位村支书的承诺

2006-0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我有话说

病魔打不倒的承诺:

“活一天就要为乡亲们干一天”

元月24日,离春节只不过几天的时间了,日渐富裕起来的山西省翼城县两坂村

1000多名干部群众却还没有一点过年的意思,这些天,他们一直为一个人日益恶化的病情而揪心。这个人便是罹患癌症却顽强地奋斗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富裕路的山西省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

24日下午,记者在当地老乡的引领下,绕过一座座漂亮的农家二层楼,走进一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陈旧房舍,这便是全国劳动模范李鸿海的家。

背靠病榻的李书记看上去瘦弱、平静,慈祥、坚毅。因化疗而落发的他,显得比56岁的年龄老了许多。说话间,他不时皱起的眉头和攥紧的双拳,让人分明感觉到病魔的肆虐和老书记的坚忍。

坐在李鸿海身旁,记者实在不愿触及“病痛”、“工作”这些敏感的字眼,有意把话题扯得老远。得知记者从河北赶来,李鸿海眼睛一亮,突然问:“河北有哪些好地方?”记者脱口而出:“好地方多了,避暑山庄、北戴河、赵州桥,欢迎您好些后到河北走一走。”李书记摇摇头,没有言语。对李鸿海了解颇深的当地干部解释说:“他是问你河北有哪些好村子,好经验。”惊愕之余记者感慨万端:“李书记啊李书记,病成这样子了,咋还想着工作和群众?”“俺是共产党员,等着死不如干着死,活一天就要为乡亲们干一天。”听吧!这就是李鸿海同志的赤诚心音,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默对自己的遗像独语:

“给乡亲们承诺的事一定要办完”

在两坂村的修路工地上、蔬菜大棚里,在生机无限的枣林边,当地干部群众向记者深情讲述了“亲人李鸿海”这些年来心血洒热土、为民谋富路的艰辛历程和不凡业绩:

两坂村原本是一个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的穷山庄。1982年,32岁的李鸿海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立志从根本上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个人名义筹措资金60万元,办起了村办煤矿。以煤矿为龙头,又办起了车队,带动了村里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村里的一大部分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到1992年,两坂村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这一年,李鸿海被翼城县委命名为首批“功勋党支部书记”。

李鸿海没有满足,因为村里还有部分群众没活干。他把眼光瞄向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东往山东,西到陕西,北上内蒙古,南下河南,先后引回了种植大棚蔬菜,养殖肉狗、梅花鹿、优种鸡、优种猪等新项目。长年累月的奔波劳累,使他时常觉得胃疼。吞咽困难,一吃就吐。李鸿海有种不祥的预感。

1999年11月,已经担任了17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鸿海又以最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一口气向村民们许下6个诺言:不向群众集资,修建古北线两坂大桥;不向村民摊派,修好1公里油路;发展酸枣接大枣50万株,建设全县红枣第一村;改造6处高灌;新建一栋教学楼;兴建农贸市场,开办每旬1、4、7集市。村民们群情激昂,喝彩不断。

古北线两坂桥,位于两坂村口,桥面窄,坡度大,年久失修,一年之中曾有6人在这里坠桥丧命。两坂桥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然而要重修大桥,总投资需要80万元。这对于一个小山村来说谈何容易。有些村民嘀咕开了:“两坂桥是省道,犯不着咱们去搞,再说,后头还有个浇底乡哩,咱逞啥能?”“修桥修桥,总要把咱村折腾穷了。”

李鸿海决心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他跑市进省一次次地游说,终于说动了有关部门,答应先支持8万元。两坂大桥开工了,村民们理解了这位带头人的一片苦心,纷纷跑到工地搬石头、拉土方,义务劳动。

2000年2月初的一天,西北风呼呼地叫,李鸿海胃疼难忍,一头栽倒在建桥工地冰冷的河水中。村民们把冻得直打哆嗦的他抬回家,喝了一碗姜汤,身子刚刚暖和过来,他又要去工地。妻子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哭着说:“村里的事啥时候是个头呀,你要有个好歹,这个家还怎么过!我求你了,能去医院看看吗?”李鸿海应允说:“咱明天去。”明日复明日,一拖就是小半年。7月18日,骄阳似火,李鸿海又一次栽倒在工地上。住院检查结果:晚期贲门癌。两坂村的老百姓惊呆了!

住院次日,李鸿海闯过了第一道生死关:贲门全切,胃切除3/4,食道切除15厘米,肝切除一叶,肋骨取了1根。从此饭后不能平躺,每天只能坐着睡觉。术后第六天,他瞒过医生来到了大桥工地。乡亲们发现他前胸多半圈没拆线的伤口,禁不住潸然泪下。看着铁塔似的李鸿海只剩百十来斤,热诚的乡亲们东家送来几个鸡蛋,西家送来一碗红枣,多少颗心在牵挂着老支书的安危。

李鸿海照了一张放大的遗像,挂在卧室正中央。他常常提醒自己来日不多,给乡亲们承诺的6件事一定要办完!手术后的第15天,李鸿海自己拿出600多元,雇了两辆车,带领80多位村民外出观摩酸枣嫁接大枣技术,踏上与生命赛跑的征程。后来,他又经常拖着病体,带领村民奔大寨,到临汾,进太原;取真经,找资金,求援助。

老天无眼,祸不单行。一个阴沉沉的天气,李鸿海和几名红枣协会成员刚刚回到家里便惊闻噩耗:小儿子李文学因车祸遇难。白发人送黑发人,李鸿海扯着3岁的小孙女老泪纵横。儿子坟前,他泣不成声:“文学,爹对不起你,打小顾不上管你,你让我给你找工作,我没有满足你。儿啊,你等着,等爹把承诺的6件事办完了,就去好好陪你……”

强抑悲痛,整理情绪,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冲刺,李鸿海更有一番紧迫感。为了提高本村红提葡萄种植技术,李鸿海六次登门拜访外县农业专家刘文。刘文拉着李鸿海的手说:“你拼着老命为乡亲们办事,我就是再忙也要跟你去,帮你建成红提葡萄村。”刘文带着技术员前来传经20多次,还帮村里购回红提葡萄苗4万多株,优质枣芽20万棵,并包销了两坂村的红提葡萄。

几年下来,李鸿海为村里引回资金数百万元,当年许下的诺言一一兑现,两坂村又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宽阔的两坂大桥胜利通车,圆了周围乡村数万群众的建桥梦;

――酸枣接大枣工程顺利实施,120万株大枣年增加村民收入百万元以上;

――农贸市场投入运行,顺畅了当地农副产品交易渠道;

――6处高灌工程如期竣工,扩大水浇地500亩;

――村小学第二栋教学楼投入使用,数百名师生绽放笑脸;

――村卫生所从无到有,乡亲们看病不难了。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05年,李鸿海和他带领的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又郑重地向群众承诺:3年内发展优质高产科技田30亩;对本村大学生,本科生奖励2000元,专科生奖励1000元;铺设南外环1.4公里水泥路等等18件实事。

用生命实践对党的誓言

村委会副主任李胜利告诉记者,从入党那天起,李鸿海就把入党誓言“钉”在了心中。对集体的事业,他把命都豁出去了,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李鸿海任职20多年,从没领过一分钱的工资。他给村里办了许多好事,从没沾过一分钱的好处,反而向亲戚朋友借下七八万元的债务,垫付在村里急需的事务上。他路子广,信息灵,却总把赚钱的机会让给群众。

村民李峰不会忘记,是老支书将养了半年的两只心爱的种鹿让给了他,还传授了养殖技术,才使他成为养鹿大户,年收入达到几万元。

村民李忠不会忘记,是老支书拿出1000元钱,帮他建起村里第一个沼气池。现在,李忠搞起了大棚、养猪、沼气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模式,过上了富裕生活。

这些年,李鸿海常说的一名话是:“诺言比生命更重要。我是党支部书记,我说出来的话、我办出的事就代表党的形象,我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群众就拥护我,信任我,我们的党组织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春蚕到死丝方尽,李鸿海用生命实践着对党的誓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