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为农村感动,我们感动着农村”

2006-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练玉春 我有话说
半年前,“北京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动员欢送大会”宣告了首都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正式启动。随后,1010位城镇中小学骨干教师奔赴乡村学校,在新的讲台上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半年后,这些老师在新的

岗位上经历如何,感受怎样呢?记者带着这些想法,走近几位支教教师,倾听他们的支教故事,感受他们内心的感受。

“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的语文教师张银环,是怀着激动兴奋又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来到通州区台湖中心小学的。

映入眼帘的一栋简易楼房、张张陌生的面孔,让张银环瞬间产生出强烈的失落感,“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孤独感占据了身心。然而,接踵而来的一次次感动,很快把这种孤独寂寞消释殆尽了――校长亲自为支教教师安排好午餐,给老师们拉来行李;每天早晨,总会有老师在办公室给支教老师沏上一杯茶;每天中午,总会有人帮他们把饭打好,放在桌子上;每天下班之前,总会有人担心你赶不上班车,专门跑到教室里来提醒。

而一个特殊学生让张银环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智商偏低、没有通过入学测试、不算正式学生的孩子。开学初的一天,他因闹肚子把裤子弄脏了,张银环就打车送孩子回家。孩子家的困境让张银环震惊了:几间低矮的砖房,一张破损的桌子,一个陈旧的衣柜,几个小凳子,就是他家的全部财产。

张银环没料到自己的学生来自这样窘困而且两代几近文盲的家庭,为了不让第三代文盲出现,张银环决心竭尽全力让这个“非正式的学生”跟上班集体的步伐。于是,每天放学后,张银环都给这个孩子补课,一补就是半个学期。其他家长见此情景,于是众口相传:“我们的孩子遇到一个好老师,将来能有出息。”

有的人曾关心地问张银环是否辛苦,有的人曾嘲笑她有点蠢,有人曾认为她是为了荣誉,甚至有人曾说她为了支教的300元特殊补助。而张银环想的是:“农村实在需要良好的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我不为钱不为名,我想获得的是一次人生经历,想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略尽绵薄之力。”

“看到学生,就有说不出的快乐”

王芳是海淀区万泉小学一名体育老师。2005年9月,她和其他支教老师们一起进入了北京市首批支教队伍中,被分配到平谷五小任教。

支教出发前,有的同事曾经跟王芳说:“你是北京市的骨干教师,又是海淀区体育教研员和‘海韵之星’,过去的荣誉足够了,现在应该歇歇脚了。”但是2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养成了不可改变的一种习惯:一坐在办公室就有干不完的事情,一站在体育场就有使不完的干劲,一看到学生就有说不出的快乐。

几个月下来,王芳黑了,瘦了,脸上的皮也掉了一层,但对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也驾轻就熟了。在教学中,王芳将海淀学区所提倡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教育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支教教学中,结果,在全区中小学广播操竞赛中,平谷五小被评为优秀校。而王芳的教学方法及效果不经意间在周边学校传开了,平谷区东高村中心小学还专门邀请她进行广播操教学辅导。

每一名支教老师,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生活上都有不少的困难。王芳的丈夫是武警总部的一名警官,长年出差在外,得知王芳要参加支教,丈夫毫无怨言,非常支持。而王芳的女儿刚过12岁,学习负担又重,为了不让妈妈分心走神,女儿努力学习照顾自己,还经常打电话安慰妈妈、鼓励妈妈。有一天晚上,王芳的丈夫在机关开会,女儿放学回家后自己泡方便面,不小心将手烫伤,但女儿忍着疼痛,始终没有告诉王芳。等周末回家后,王芳看到孩子包扎的小手,心痛地流下了眼泪。而返校时间一到,王芳还是义无返顾地回到平谷五小,只是心里多了对女儿和丈夫的愧疚。

“最高的赞赏”

的确,支教老师们在为农村教育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但是,面对农村学校自己那些勤勤恳恳的同行,面对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支教老师们总是被无言地感动着。于是,接下来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他们选择了无怨无悔,为了共同的教育事业,甘愿先把小家放下,默默地为农村教育奉献自己的能力和心力。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为农村感动,我们感动着农村”成为对支教教师工作状态的最佳写照。

西城区展览路一小校长王庆利的话可以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北京城区向郊区调派优秀教师进行支教活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首先是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城内教师到比较艰苦的郊区农村学校工作、学习、生活一段时间,是支教教师一生中难得的一次体验、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而城镇优秀教师真心实意、毫无保留的与当地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共同探讨研究,是一种促进发展的最好形式。

而接收支教教师的昌平区桃洼学校校长王海峰用山里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支教的期望,更打动人心――他说:“北京市教委实施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桃洼学校受益,桃洼学生受益,桃洼老百姓受益。桃洼学校希望有更多的骨干教师前来支教,桃洼学校将尽全力发挥支教老师的骨干作用,把学校办成山区人民满意的学校。”

这,无疑是对支教教师们最高的赞赏。

中国农科院附小陈彤老师在大兴魏善庄第一中心小学支教上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