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P2P引发技术与道德博弈

2006-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波 我有话说

互联网为IT领域提供了大展空间的舞台。这些新技术及其新应用给互联网治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课题。

有专家认为:“互联网的治理问题很难一劳永逸,就像没有永远安全的技术方案。因此,加强对互联网强国的研究势在必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P2P结构出现了。它与www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最

大的不同在于: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也就是说没有了所谓中心服务器的存在。在P2P结构中,每一个节点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三方面的功能,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P2P的一个普遍应用是BT下载技术。它抛弃了由一个中心服务器提供存储与下载服务的模式,而是采用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充分地利用每一台电脑的计算能力。BT软件自动将一个文件分割成若干块,当某一电脑在进行下载的同时,它也成为一个服务器,能够向其他网友提供已经下载的文件块。

事实上网络技术只提供一个平台,至于传载的信息真伪好坏则依赖传统道德和法律的判断和规范。仍然以P2P技术为例,它追求的是网络中各节点的平等地位。在P2P技术结构中,中心服务器的意义被大大弱化甚至完全消解,网络传播结构的扁平化特点会进一步凸显。这样的传播结构,使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更为复杂与困难,因此也更加缺乏道德的约束力和法律的规范性。

P2P的强大搜索功能和提供下载功能使得国家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监管数以千万计的IP站点变得难上加难,因为随时传播、随时删除使得重点监控不再具有针对性。如何制定更完整的应对措施,控制不良信息在不同电脑之间的传播,将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杠杆上,尽管大多数人相信伦理道德,但在利益面前,伦理通常显得非常薄弱,于是出现了很多网络公司靠打擦边球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间找到平衡的现象。

在这场博弈中无所谓胜负。今天,P2P技术一方面深得大多数网民的喜爱,另一方面却又带来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最后都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以解决。这固然有技术进步的因素在里面,也有网民的逐渐成熟和成长在其中,传统道德也将逐渐渗透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

P2P技术究竟是一个新的梦想,还是真正带来一场革命,让我们拭目以待。

链接一: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P2P即“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用P2P结构的技术,人们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

链接二:

BT技术的英文是BitTorrent,中文全称为比特流,简称BT,又称变态下载。它是一个多点下载的P2P软件。不像FTP那样只有一个发送源,BT有多个发送点,当你在下载时,同时也在上传,使大家都处在同步传送的状态。BT下载技术使得用于视频的大文件的共享和分发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对运营商带宽的占用也更加明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