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2006-0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编辑 杨亮 我有话说

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我叫王乐义,今年65岁,1965年入党,当村干部已43年了。

1978年5月,我动了直肠癌切除手术。9月份,正赶上村支部

班子换届,全村党员一致推选我当村支部书记。

我上任时,三元朱村年总收入17万元,人均101元;集体积累账面上是2.3万元,实际一分钱也没有。我就想:领着乡亲们搞反季节蔬菜,没准儿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

那一段时间,包括辽宁在内,我和伙计们跑了北京、天津、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很多省市,考察蔬菜种植。

1989年8月13日,17个大棚破土动工。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市场交易每公斤20元。“五一”节后一验收,平均每个大棚收入两万七千元。我一看时机成熟了,马上进行再发动。全村一下子建起181亩大棚,平均一户一亩多。就这样,领着乡亲们大干了一年,村里的存款一下子达到了128万元。冬暖式大棚蔬菜技术终于成功了!

现在,全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492亩,相当于家家户户开了个“绿色银行”。去年,我们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4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580元。村里经济发展了,乡亲们富裕了,党员干部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

1990年大年初四,当时的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冒雪来到三元朱村,看了我们的蔬菜大棚。临走时对我说:你们要把这项技术向全国推广,解决各地区和城市吃菜难的问题。领导的话更坚定了我向外推广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这一年,县里成立了冬暖式大棚推广领导小组,我在技术上负总责,在全县27个乡镇巡回指导。全县共建起了5130个大棚,全部成功。仅种大棚蔬菜这一项,当年全县增收6000多万元!

从1990年至今,三元朱村共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者100多万人次。只要我在家,就陪他们进大棚。1993年,我带上6名技术员进了新疆。那年,哈密地区26个不足1亩的大棚,平均每个收入七万五千元。从那以后,我每年都要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新疆,至今已去了十三次。现在,蔬菜大棚已遍布天山南北。

这几年,以我的名字注册的“乐义”商标,被很多人看好。有的企业就开始跟我们合作,多的给我20%的股份,少的也不低于10%。按这个比例分红,用不了几年,我就能变成千万富翁。但我明确表态:分红的钱我一分不拿,全是乡亲们的!我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才会拥护你;只有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铺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山东省寿光市委常委、秘书长马金涛

我1977年参加工作,在乐义同志所在的孙家集镇工作了15年,与乐义同志已经相识28年。

作为一个农民,乐义同志对科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为了解决深冬蔬菜生产的技术问题,他先后到六个省市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对原有的大棚从墙体厚度、前后坡角度、棚膜种类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使棚内温度从十几度提高到三十多度,一举攻克了国内专家几十年没有解决的蔬菜大棚造价高、推广难的问题,实现了蔬菜反季节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

1992年夏天,为了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我特意邀请乐义同志到五台镇作建设蔬菜大棚动员报告。当时,全镇安排了两天时间,一天两场报告,每场2000多人。直到最后一场报告结束后,才知道:就在报告会的前一天,他大哥突发脑溢血,住进了重症病房,生命垂危……大哥重病在身,不能守护在身边,那将是终生的遗憾。就在这种情况下,乐义同志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坚持作完了四场报告。1990年,考虑到他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贡献,县里决定让他农转非,提拔为正科级,他婉言谢绝了。县里按政策奖励他2万元奖金,县委办公室的同志送了三次,都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崇高的境界无私的援助
河南省西平县委常委、盆尧乡党委书记李新国

1999年,我任盆尧乡党委书记后,确定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2000年3月,我带领部分乡村干部、科技骨干到达三元朱村取经,王乐义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表示:“你们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天下农民是一家,为农民兄弟办事,我乐意!”

两天后,王书记带领技术人员帮着为日光温室、大拱棚选择地块,组织论证,提出了符合我乡实际的大棚蔬菜种植方案和技术要求。

建棚过程中,王书记亲自安排3台推土机到盆尧帮助建棚。当他得知我们缺乏资金、影响物料供应时,就安排村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把物料及时送到我们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当年7月,500个种植辣椒的大拱棚顺利建成。当年,拱棚辣椒每亩收入6000多元,日光温室每座收入达1.8万元。

2003年秋,连续的阴雨天气,大棚蔬菜受到严重影响,有的甚至发病枯萎。我们心急如焚,再一次联系了王书记。他二话没说,第二天就赶到了我们乡。顾不上吃饭、休息,一个又一个地查看温室,掌握实情,与技术员一起分析研究解决办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抢救,蔬菜生长恢复了正常,不但产量没受到影响,最后还卖了个好价钱,取得了较高的效益。

我曾问王书记:“您这样帮助我们发展蔬菜,难道就不怕抢了你们的饭碗吗?”他深情地说:“能让全国更多的农民兄弟靠种菜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

扎根大地的“常青树”
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副主任崔永刚

乐义书记最初打动我的,是一摞不寻常的“信件”。1994年春天,我到三元朱村采访。在他的办公桌上,我发现整齐地存放着好多信件,这些信的落款不是大学就是科研所,信封上还仔细地编上了号码。乐义书记虽然是一个农民,但他对科技却一往情深。为了给三元朱村寻找致富门路,他想方设法跟许多专家、教授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采访时,我无意中发现:在乐义书记的家里和办公室里,各放着一个旅行箱。从1990年第一次到河北传授技术开始,全国各地邀请他去讲课传艺的,从没有断过。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奔波中度过的。这两个破旧的旅行箱,已整整跟随他16年!有谁知道,在这个不起眼的箱子里,除了洗刷用具、常备药品和换洗衣服外,还总是装着十几个特制的“塑料粪便袋”。为什么?因为他曾经做过直肠癌手术,肛门改道后,粪便袋一直挂在了腰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拖着半残身躯的老人,为了传播技术,造福亿万农民,十几年中,行程上百万公里,相当于80多个长征路!那是一条怎样的长征路啊!

乡亲们眼中的好书记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村委会主任徐国华

1979年3月,当时的公社领导考虑到,乐义书记为大伙辛苦操劳,家里六个孩子,生活困难,“带帽儿”给他大闺女月荣一个招工指标。当时月荣才16岁。消息传开后,有几户村民来找乐义书记,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当工人。这一下子让乐义书记犯了难:一边是自己的孩子,一边是乡亲们的孩子,怎么办?指标在他手里攥了三天,最后决定谁家的孩子年龄大,指标就给谁。月荣感到全家人都不为她着想,一时想不开找到农药喝了下去,送到医院抢救了半天,还是没有救过来……

月荣是乐义书记最疼爱的大女儿,说走就走了,谁不心疼啊!对这件事,乐义书记从来没后悔过。他说:只要我在党一天,就绝不做让群众戳脊梁骨的事!

农村财务问题,百姓最关心。为村里出差办事,经常花自己的钱。村里的一切开支,乐义书记都与大家商量,并把每月的十六日定为民主公开日,每一笔账目都公布出来,让群众监督。多年来,我们村的周转资金由几万到现在的上千万,从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1996年,乐义书记荣获了1万元的“龚如心农业奖励金”。领到这钱,他先到农科所买了3800元的新品种。回来的路上,又到天津学习无土栽培芽菜新技术,买材料、购种子,还把技术员请进村。最近,乐义书记领到的20万元“中华农业英才奖”,又用在了教育事业和村庄建设上。他说:没有全村老少爷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