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志愿者吴柱的西部“生态助学行动”

2006-0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陆健 我有话说

新学期又开学了,可可西里的孩子生活有着落吗?他们回校上学了吗?这些疑问时刻牵挂在浙江省乐清市一位志愿者的心头。这几天,他通过电话和信件不断向可可西里打听消息,急切地等待来自遥远西部的答复。

这个志愿者名叫吴柱,今年还不到30岁,现任乐清市绿色志愿者协会副总干事。正是他倡导的西部“生态助学行动”

,使他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220个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网络让他和西部孩子结缘

2005年4月初,吴柱在“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上看到这样的信息:称多县是青海省最不发达的边远贫困县之一,虽然当地人非常盼望通过教育改变子女的命运,部分贫困学生的学杂费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减免,但因无力支付每年三四百元的学杂费,众多无奈的家长还是不得不让子女辍学。

读到这里,他的心揪紧了。很快,通过自己的网站发出帖子:“400元,在富裕的东部,有时候只是一瓶酒、一条烟,而对于可可西里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这却足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他呼吁网友共同帮助西部面临失学的孩子们。

他的呼吁很快就得到热心网友们的响应。短短两个月,有50多个网友向设在称多县的特定银行账户汇去5000多元钱。因为有了这笔钱的帮助,当地20名贫困生重返校园。

西行万里寻找贫困儿童

为了收集更多需要资助孩子的资料,2005年8月下旬,吴柱背起行囊自费前往可可西里。从乐清坐上开往成都的长途客车,再一路转车,颠簸了8天,他终于到达了青海省称多县。

贫困的生活、渴望的眼神、破旧的学校……吴柱拿起摄像机,逐一记录下接受捐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更多贫困的孩子进入他的视线。因为贫穷饥饿,长期营养不良,这里的孩子们大多瘦弱矮小。仁增拉毛是个孤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跟着姑夫姑妈艰难度日。她学习非常刻苦,所有的作业都是100分,因经济困难随时面临失学。14岁的男孩格来江措,1岁时就被父母遗弃,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在上学的日子里,小男孩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但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在家。男孩的家仅有两小间简易的棚子,外面下着雨,屋里到处漏雨,床上只好盖着塑料布防水。墙上写的“我要做学生”几个大字说出了孩子的心愿。此情此景让吴柱的心情格外沉重,“真想不到,我们平时看不上眼的几百元钱,在这里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他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县一中、县完全小学和清水河镇、珍秦乡等地小学。每到一处他都与老师和学生们座谈,到贫困生家里实地调查、记录。一个礼拜后,他带着200个贫困生的资料,踏上了回乡的汽车。

回乡发起“生态助学行动”

一回到乐清,吴柱顾不上回家,马上找来一些热心的朋友,告诉他们自己在可可西里的所见所闻。一看完他拍摄的DV,乐清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当场就要求结对资助30名贫困生。

随后,吴柱和其他志愿者马上整理好采集到的贫困儿童资料、照片和DV,并将这些资料全部放到他的网站上,在网络上兴起了西部“生态助学行动”。为何取名“生态助学”?他解释说,保护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要从孩子做起,通过帮助他们进学校读好书,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园,进而成为可可西里生态的保护者。

短短几天,他的网站门庭若市,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与他取得联系,要求和他推荐的贫困生结对。到9月初开学时,200个贫困生都落实了结对对象,一笔笔汇款飞向可可西里的特定账户。“关心西部孩子上学,就是关注西部的生态保护!”吴柱坦诚地说。

“我总是不能忘记在冰冷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可可西里的孩子们。”吴柱现正在加紧筹备“长江源生态助学论坛”,向温州各大高校发起“长江源生态助学自愿者行动”,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西部“生态助学行动”,资助更多的西部孩子有书读、读好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