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理工大学:搭建课外创新平台

2006-02-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董兆波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各式各样的仪器、时断时续的讨论声、一群年轻而又认真的面孔,这就是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的一个场景。

一提起隐形侦察机,人们不禁就会联想起高科技、高成本,很难把它和大学生

联想起来。可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们突破了传统思维,利用泡沫、塑料、木条等回收废旧材料,凭借创新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开发制作了一种从视觉、听觉上都可以“隐形”的小型侦察机。这种侦察机能在空中飞行时达到噪音最小化,凭借机身的透明玻璃和塑料布等材质也使得它在空中具有隐身效果,通过机身携带的摄像头可以进行高空航拍,利用机身上的小型电子装置可以进行地面远程实时控制。凭借此侦察机的这些功能,今后可以进一步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反恐和打击犯罪等领域中。说起这架隐形侦察机,参与研究的同学们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就是想能够利用最低的成本,真的做出点创新性的东西来,希望通过实际动手能为国防科技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注重依托国防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国防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军训、航模飞行表演、兵器学术论坛、机器人技术培训等活动,寓国防教育于日常工作之中,将国防教育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统一,将军工专业特色与学生钻研课题相协调。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理工大学第五届“世纪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竞赛中,有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小型气垫船获得了一等奖,吸引了很多专家的注意。据作者讲,这艘船是一种排雷船,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克服各种地理上的障碍,在沼泽、雪地、滩途等困难地形都能进行作业,凝聚了创作者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冥思苦想与无数次反反复复的试验研究。当一名女学生坐在这艘气垫船上进行操作时,她脸上露出那自信的笑容,而作者竟只是几名二年级的本科生。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开展与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是密不可分的。北京理工大学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高水平的研究保证了学生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