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谆谆教诲 铭刻在心

2006-0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侃 我有话说

图为1980年,王侃(左一)、秦?(左二)、王选夫妇及王选母亲在颐和园合影。

2006年2月12日美国中部时间清晨,我婶婶陈??在越洋电话里沉重地告诉我:“小叔叔大出

血,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后的十几个小时内,我们每隔几小时通一次电话。遥隔太平洋,我一直在安慰自己,“不会的……,他一生多病,每次被医生诊断为绝症,他都抗争过来了”。一个月前,我曾专程回京探望他。虽然他已极为消瘦,并强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但我丝毫未从他那里感受到向癌症退却、妥协的意向。每天我在问候他们的时候,婶婶总是微笑着说:“蛮好的,我们又活了一天。”临别那一天,我们是笑着分手的。就像小时候老缠着他要东西一样,我半撒娇似地对他说:“先活到3月份,好吗?那时我放春假,我来看你。再活到夏天,我带全家回来度假。别忘了你给秦天、秦朗(我的女儿和儿子)的允诺,你会带他们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小叔叔面带笑容郑重地点了一下头。我想,小叔叔是从不失信于人的。谁知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王选兄姊五人,我父亲王?是长子,王选排行最小。由于父母亲的工作需要,我是由祖父母带大的。正因为这样,在王选青年时期在沪养病和文革期间,我的童年和少年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同叔叔和婶婶在一起度过的。我父母亲因看王选、陈??体弱无儿,曾非正式地将我过继于他们。我一直庆幸自己有两双父母亲。尤其在文革中祖父母无法顾及我时,许多心理方面的成长教育都是从叔叔、婶婶那里得来的。几十年来,他们除了给我以父母之爱外,给予我更多的是师长和挚友之情。在生活和学业上的每一个关键步骤,他们总是先倾听我的情况,再询问我的想法,最后提出他们的建议。当我未按他们的初衷行事时,小叔叔总会说一句:“我相信侃侃对自己最了解,会做出她认为最合适的选择的。”

在痛念小叔叔的时刻,我找出保存了二十几年的来往书信。每封来信都表达了他们对我的关爱和深情,特别是对我人生的指导。现特选其中一封写于1983年6月1日,当我和丈夫秦岑分别去比利时和美国留学时的来信,以寄托我无尽的哀思(见信的全文)。

小叔叔,请放心吧!

二零零六年二月二十一日于北京

王侃,女,1957年生。1982年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毕业,同年考入复旦大学遗传所成为谈家桢先生的研究生。1983年被教育部派往比利时根特大学攻读植物分子生物学。现为美国依荷华州立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