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土首次高精确度数字化带来什么

2006-0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吕贤如 陆彩荣 我有话说

几年前人们对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畅想,今天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在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介绍说,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万数据库建成,使我国陆地信息第一次全部实现高精

确度数字化。

打开数据库找到你居住的楼房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1:5万数据库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覆盖全中国陆地,包括台湾在内的最大比例尺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它第一次将祖国陆地信息以高精确度数字化的形式表现。

精确、直观、详尽,是1:5万数据库的突出特点。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介绍,1:5万数据库的总数据量相当于8000多张光盘的存储量。在它的7个子库中,地形数据库包含水系、居民地、交通、境界等自然和人文信息要素,包括30多万公里国省道、130多万公里县乡道路的信息;土地覆盖数据库包含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居民地与工矿用地、未利用地等信息要素;地名数据库包括村级以上居民地和自然要素地名共529万条;影像数据库中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分辨率达到1米,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的居民可从数据库中找到自己居住的楼房。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介绍,与以往1:25万数据库相比,1:5万数据库的内容更加丰富,仅地名就从80多万条增加到529万条。与数据库相比,纸制地图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理特征需要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反映,需要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用起来很不方便,而数据库功能齐全、可以叠加、变化、重组,使用方便,从而能够全面、科学地描述祖国版图。

少绕一公里节约上千万元

国家测绘局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副司长彭振中介绍,1:5万地图数据库在建设的同时,已将部分数据提供给各有关方面应用。几十万幅图的数据通过几百家用户在农业、林业、电力、石油天然气、建筑、交通运输、科学研究、测绘服务、地质勘查、海洋及地震、田土资源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大显身手。

在西气东输中,需要准确了解地面起伏变化、地面人口、植被分布和土壤构成,以便找到最佳线路。有关参与设计的专家介绍,利用1:5万数据库可以大大缩短规划时间,优化方案,节省投资。在这个投资400亿元长达4000公里的项目中,如果优化方案,少绕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此时节省的投资就是以数千万元、甚至以数亿元计。

国土资源部将数据用于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监测全国93个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开发区现状与变化,动态监测准确、高效、一目了然,已进行了7年,累计监测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

基础地理信息的运用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初步恢复提供了基本保证,在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初期,缺少大中比例尺地形图资料,无从掌握干流地物、地貌、水系、植被等特征,不能准确分析塔里木河干流现状,严重制约了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展开。在测绘科技人员及时提供了各种数据资料后,塔里木河干流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一小时游遍边境线

我国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其中不少地方是崇山峻岭,湍急的河流,难以涉足。有了1:5万数据库,轻点鼠标,不到一小时就可以走遍陆地边境线。

然而,有边界就难免存在争议。特别是在森林蔽日、人迹罕至的山巅,在覆盖着水面的江河湖泊,作为划界重要依据之一的主航道在哪里,山脊线在哪里,往往难以精确确定,结果谁也难说服谁。

1:5万数据库是怎样帮助解决边界争议的呢?几天前,在国家测绘局的演示厅里,我们感受了数据库的魅力。

随着鼠标的点击,祖国地图向我们推进,山脉、河流、城市、乡村各种地形地貌逐渐显现,地图不断放大,边界线上一段风光优美的地区出现了,那曲折回旋的河流曾经是一个划界争议处。

凭借1:5万数据库及附加信息,跟着神奇的鼠标,我们时而跃到河流源头,时而越过国界跳到对岸,一眨眼又跃到半空,表示山脉走向的山脊线、山谷线一目了然,瞬间又钻进河里,河流的主航道看得清清楚楚……1:5万数据库分毫不差的精确度,赢得了对方的信服。

在一小时的时间里,借助1:5万数据库,我们作了一次轻松的祖国边境旅游。

20小时内提供治污依据

去年11月发生了松花江污染事故,经过全国上下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尽快拿出了解决办法和防控措施,把污染降到了最低。彭振中介绍,1:5万数据库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尽快解决松花江污染创造了条件。

据介绍,当时,国务院急需了解污染源的分布,有可能污染到什么区域等情况。国家测绘局利用1:5万数据库,在不到20小时内,就组织赶制出了10幅决策急需的纸制地图和电子地图。通过这些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淹没区、污染源的精确位置,可以用于预测判断污染源的流向,为下游采取筑坝等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这在过去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难免贻误时机。

在抗震救灾上,1:5万数据库也是功不可没。陈军介绍,地震发生前后,抗震救灾指挥部急需了解地形、交通、村落与人口分布、受灾地区医疗卫生等各种基础设施。近两年来,有关系统已提供了10余次震区地理背景信息,多次为抗震救灾指挥提供地形、交通、居民地等方面的参考信息,同时在灾后损失评估中为有关机构和专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区域地理信息。这一系统就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地理基础信息服务数据库。

国土数字化是这样“炼”成的。

(图片与漫画均由国家测浍局提供)

链接

■1999年12月和2001年6月先后在北京和渥太华举行了两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呼吁:科学、教育、技术界、工业、政府部门以及区域与国际组织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数字地球”的发展。建议在建立数字地球的过程中,优先考虑解决环保、灾害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问题。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党中央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数字城市”则是“数字中国”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北京、深圳等40多个城市相继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

1:5万数据库为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公共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1:5万数据库,是将24218幅1: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处理,结合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进行加工,最终形成。

比例尺大小决定着地图的精确程度。最初,我国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只达到1:400万。1994年时,完成了1:100万比例尺的全国电子地图,由77幅图组成。到了1998年,又完成了1:25万比例尺的全国电子地图,组成的图幅达到了816幅。

1:5万比例尺,即图上1毫米,相当于实地50米。用24218幅1: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来表示中国版图,每张图为小4开大小,约相当于一张《光明日报》的四分之一,将它们拼在一起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

■发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现状:美国已完成1:10万数据库,正在建设1:2.4万的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库。

俄国、加拿大正在建设1:5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英国已建成1:1万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库。

德国已建成1:2.5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