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堂会”办到百姓家

2006-0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仲呈祥 我有话说

中央电视台11频道的“空中剧院”栏目,已满3周岁了!“‘堂会’办到百姓家,3年辛苦铸‘名牌’。”如今,无论在戏曲界,还是在广大戏迷观众中,“空中剧院”成了热门话题,演员以上“空中剧院”为荣为幸,戏迷以睹

“空中剧院”为乐为瘾。人们交口称赞这名声越来越大的电视栏目“是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响当当的文艺‘名牌’”。

“空中剧院”一问世,就确立了“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强强联合,德艺双馨”的16字栏目宗旨。3年来,它汇国宝之优势,集戏曲之精华,以直播、录播方式,横跨16省市的19个城市,驻足54个剧场舞台,为广大观众原汁原味地呈现了94台大戏、108出折子戏和专业、业余的京剧大奖赛获奖剧目。尽管“空中剧院”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实际剧场里演出的戏曲,但它却凭借着现代化电子传媒的优势,令电视戏曲与剧场戏曲优势互补,相映成辉。它既为遍布全国的戏曲人才搭建了一个直通万户千家的充分展示艺术才华的“天”字号大平台,又为天南地北的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健或病的戏迷观众提供了坐在家里就能欣赏戏曲代表作品的便捷途径。这令处于困境的中国优秀传统戏曲艺术顿开了新生面,实在值得在中国戏曲发展史册上大书一笔。

积3年之辛勤耕耘,“空中剧院”继“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之后,又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增添了逾200场演出的戏曲音像资料。如果说,前者重在抢救已故或年事已高的戏曲名家的艺术精品;那么,后者则重在整理加工当红的戏曲名家的代表力作。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独关乎着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文化的根,而且也是建设当代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从“史”的眼光看,“空中剧院”功不可没。

再从现实眼光看,“空中剧院”坚持出戏、出人、走正路,确实为振兴戏曲做出了独特贡献。它力主百花齐放,做到流派纷呈。荧屏小舞台,戏曲大天地。拿京剧来说,无论是梅、程、尚、荀、张;还是余、杨、谭、马、言,无论是生、旦、净、末、丑,还是唱、念、做、打、舞,名家流派的优秀传人,经典剧目的重排再演,都在“空中剧院”粉墨亮相。从老生各个流派的《空城计》,到很难看到的经典武戏《铁公鸡》,从传统经典《四郎探母》,到新编历史剧《宰相刘罗锅》……都让戏迷大饱眼福和耳福。它还力主强强联合,做到德艺双馨。戏曲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也同其他艺术一样,存在如何使人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最佳组合的课题。“空中剧院”荧屏虽小,却打破了地方与地方、剧团与剧团之间的界限,使分散在不同地方、不同剧团的优秀人才能够整合起来,有机会同台配戏,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是过去颇重门户的梨园界难以想象的。据统计,仅中国戏曲学院优秀戏曲演员研究生班的学员,就有101位先后在“空中剧院”与学友中的最佳搭档同台献艺;还有43位年逾花甲的老戏曲艺术家老当益壮,在“空中剧院”一显身手。尤为可贵的是,“空中剧院”高举德艺双馨旗帜,引领戏曲人才健康成长。三年来,它组织优秀戏曲人才赴东北,奔山东,走江苏,深入烟台南山农村和南京钢铁厂,向人民汇报,为工农演出,开始形成心系人民、淡泊名利、德艺双馨、敬业奉献的好风尚。因此,经“空中剧院”推出的戏曲佳作和优秀人才,越来越多。

“空中剧院”的另一大功绩,是扎扎实实地培养造就着真正深爱并懂得戏曲艺术的大批观众群体,以提升中华民族以戏曲方式把握世界的美学精神和艺术修养。须知,戏曲演员在一般剧场里演一场戏,观众不过千人。而现在,一上“空中剧院”,观众至少以数百万人计。这是过去在剧场里演一辈子戏也难赢得的观众数。面对如此诱人的覆盖面,“空中剧院”尽量在每次演出前聘请戏曲专家、名票友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欣赏要领;演出结束后又邀戏曲评论家加以评点。“空中剧院”在生产戏曲艺术的同时,也在精心生产着自己的有质量的观众群体。时代呼唤戏曲大家,也呼唤戏剧大鉴赏家。我深信,经由“空中剧院”培养和造就的这一观众群体中,一定会涌现出几个真正领悟戏曲规律、为戏曲观众学做出理论建树的大鉴赏家。

我为“空中剧院”拍手叫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