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寄宿制办学:西部教育新模式

2006-03-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淑芬 我有话说
山里人苦。

石头垒的教室,一尺见方的窗户,土坯垒的桌椅,年龄、年级大小不一的学生。用当地人的话说是:“土房子,土桌子,里面坐着几个土孩子。”一个教师要带四五个年级的全部课程。给这个学生讲完,再给那个学生讲,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拍石头乡小学校长姬海凤这样介绍寄宿制前的情况。拍石头小学的

数学老师张锦文对此深有感触:“原来乡里的陡脑小学,属于单人单岗的教学点,当时就我一个人,最多时7个学生,开了4个年级的课,校长、校工、炊事员全是我一人,什么音体美、计算机,根本没法上。”

在河南省辉县市,很多山区学校都和拍石头乡陡脑小学的情况类似。在14个山区乡镇中,有7个属于省级贫困乡,贫困人口近30万,2001年以前有山区小学259所、教学点138个,其中单人单岗96个。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往返几十里山路,有的路段台阶高,只有爬着才能上去,有的路只有二尺宽,下面就是百丈悬崖。前些年,学生坠崖事件发生过不少,家长们整天提心吊胆。由于路远,女生上完小学就辍学了。残疾孩子根本无法上学。就是这样,上学的路上还要拾柴禾,准备午饭。学生自己带锅放在学校,用三块石头架起锅,把带来的面条、菜和盐一起煮。有的老师也和孩子同吃。但教师、家长有着同一个信念,再苦也要送孩子上学。这是走出大山的惟一出路。

上学――走出大山。谈何容易?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孩子、家长哪个不想?哪个不盼呢?

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山区教育的发展设置了一个天然瓶颈,相对低水平的教育投入又难以保证其基本的办学条件。种种因素使得山区孩子享受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

山区教育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路在何方?

市教育局根据当地实际,大胆提出:撤点并校,实行寄宿制教育。

这一想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并做到心往山区想,人往山区走,钱往山区用。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市委书记贾生祥说。

在辉县,的确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也无论高中、初中,还是小学。一点不夸张。

据了解,几年来,辉县市共投资1500万元,先后建成21所寄宿制学校。

拍石头乡小学就是其中的一个。该乡是省级贫困乡,90%以上的学生都要靠政府的补助,免交学费。原来全乡143个自然村有24个教学点,8个是单人单岗。合点并校实行寄宿制后,将23个教学点整合在一起,中小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不仅开足了音体美、电脑等课,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2003年,拍石头乡小学期末抽考中总成绩从原来的倒数第3名,提升到全县185所小学中的第31名。

走进今天的拍石头乡小学,一边是教学楼,一边是宿舍楼,之间的空地是操场,中间竖立着五星红旗。校门旁的一面墙上书写着:“沐浴晨风想一想,今天我该干什么。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我努力了吗?”

右边四层高的教学楼上张贴着马克思、毛泽东、孔子等古今中外教育家、伟人、科学家的画像。

左边的宿舍楼分3层。宿舍里放着14个上下两层的双人床,床与床相联。他们把这种床称为“姊妹床”。让同一村的或姐妹或兄弟或邻居睡在一起,大小之间、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顾。被子、脸盆、枕头、毛巾排成了4条线……一切摆放得井井有条。

姬海凤校长介绍,目前学校的在校生有400多名,学生每天的伙食费依年级不同,1.5元至2元不等。每天中午一个菜,保证吃饱。每周吃一次肉。学生们说:“这样的伙食比在家里只吃红薯咸萝卜,一年吃一次肉要好多了,每个学期交上20元住宿费和伙食费就可以上学了。”

为了让学生吃好、睡好、学好,学校专门挑选了责任心强的男女各两名教师当保育教师,晚上与学生睡一起,吃药、起夜等都要掌握。

最初寄宿时,有的家长不放心,跟着学生住了一个星期,一下就放心了。

事实确实如此,随着寄宿制学校的逐渐成熟,吸引了很多家长,他们纷纷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姬海凤说,以前由于贫困和上学难,山里学生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有了寄宿制学校后,学校专门设立了希望工程部,有效地遏制了学生的辍学率。

“寄宿制学校不仅集中了资金投向,而且探索了城乡、中小学‘一体化’和‘四个一’的办学模式。即:一个牌子、一套班子、一支教师队伍、一种管理方法。同时,还通过这一模式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解决了小学体音美、英语、计算机等师资和内部设施短缺等问题。目前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统一食宿和集中管理,便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团队精神。还有一点就是解放了家长的生产力,寄宿制前,家长要接送孩子,现在他们可以腾出时间安心干活挣钱,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可满足孩子们一年的生活费用。”教育局长牛松民说。

在山里教了20多年书的张锦文老师感触更深:以前是生活苦,教学苦,行路苦。爬山路,皮鞋3天就坏。20多年没穿过皮鞋,只穿球鞋,现在穿上皮鞋,脚有点不适应。他说他依然舍不得脱,脚不适应,但心里舒服。因为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有孩子走出大山了。现在每年从这里能走出30多个大专生。近几年还有3个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

“可以这样说,‘寄宿制办学’是一次创新,‘中小学一体化’管理同样也是一次创新。目前,一体化管理模式已在全市寄宿制学校全面推开,到2007年,全市将再新建10所寄宿制学校,并在积极探索寄宿制办学有效管理模式的同时,使寄宿制学校由山区逐步向平原延伸……”牛松民说。

“寄宿制办学”和“一体化管理”创建了独具特色的“辉县模式”,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在省内外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

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有1.6亿农村中小学生,量大面广。在一些高山、高原、高寒及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荒漠地区,80%左右的初中生、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我国山区“寄宿制教育”的优与劣,将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影响尤为突出。因此,辉县的“寄宿制模式”或许为解决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山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很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