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生态从和谐文化开始

2006-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嘉宾:鲍义志委员 民盟中央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本报 我有话说

提示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孕育华夏各族文明的三大水系由此发觞。千百年来,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这里亘古不变的主题。但在今天,这里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5年,国务院正式启动了三江源保护工程,在保护过程中,让三江源地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新一代的农牧民身上保存和延续下去,成为这一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记者:您来自近年在生态和环境上备受关注的青海三江源地区,我很想知道,最近这一地区的牧民们在忙些什么?

鲍义志:在忙着受教育。目前,我们正在对三江源地区的青壮年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在当地就业或是外出务工。国家实施的职业教育“阳光工程”在他们当中十分受欢迎,他们报名学习相当踊跃。

记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牧民们总在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日子,他们现在也开始外出务工了吗?

鲍义志:有一部分牧民是这样的。因为国家已计划在5年时间里投入75亿元来改善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状况,而针对该地区人多、畜多、草场退化,生态遭到破坏的情况,我们正在进行生态移民。现在,祖祖辈辈游牧草场的他们正在搬到县城附近为他们专门盖的三四层小楼里定居。

记者:从游牧到定居,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发生很大的改变吧。

鲍义志:是的。拿生活中最简单的燃料来说吧,过去他们用牛粪,现在改用煤。政府为此要组织培训,教他们怎么用炉子,怎么烧饭。生产方式变化就更大了,过去他们觉得自家的羊越多越好,不怎么对羊进行买卖,一只羊从春天时的10多公斤养到秋天时的20公斤,到了冬天要么被冻死,要么就瘦到几公斤,第二年春天有草时再重新长膘。现在他们推行牛羊圈养育肥,春天时将羊圈养起来,育肥后在冬天之前就屠宰掉,这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记者:他们适应这种生活和生产上的变化吗?

鲍义志:适应下来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好机遇,就是目前我国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游牧刚刚转为定居,恰似一张白纸,这给了他们和当地政府一个在建设新农村时写就好文章的机会。刚才我说的他们正在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建设的一方面,另外,我们还要做好他们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事实上,他们的孩子们现在基本上都能到县里的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们相信,完整的现代教育对下一代牧民自身的发展和当地的建设都意义非凡。

记者:但是也有人担心,被现代文明撞击后,游牧文化会受到一些破坏。

鲍义志:游牧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在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就是要找回千百年来三江源的这种和谐。而且,从现状看,集中定居既有利于各游牧民族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更有利于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保存,甚至传播和发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