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农村建设的“加减乘除”

2006-03-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嘉宾:谭栖伟代表(重庆市南岸区区委书记) 本报记者:张 我有话说

提 示<?XML:NAMESPACE PREFIX = O />

重庆市是全国大城市带大农村的试点,南岸区是其中的典型。“十五”期间,南岸区坚持实行城乡“六个一体化”,既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也降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转换成本”。

记者:“降低城市化进程中的转换成本”,这容易让人担心农民利益受损。但我注意到您在发言中特别强调是“合理降低”。

谭栖伟:对。合理降低就是通过长期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过程中,推进城市化进程。这恰恰是农民利益的最好保障。

记者:南岸区也存在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怎样才能做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谭栖伟: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全区城市化、工业化速度很快。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将第一产业的定位调整为“过渡性、适应性、效益性的都市农业”,通过着力发展非农产业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十五”期间,南岸区在全市连续5年保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人均负担最低。随着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具有了“以城带乡”的条件。

记者:如何理解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就能降低城市化的转换成本?

谭栖伟:我们把新农村建设定位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体就是做好“加、减、乘、除”。“加”就是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减”就是逐步减少农民数量;“乘”就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都市农业的效益、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除”就是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解决好镇级综合体制改革涉及的“人、财、事”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记者:你们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

谭栖伟:主要是城乡规划管理、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社会保障、城乡社会事业、城乡配套改革等六个“一体化”。南岸区在重庆率先实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在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将农村基础设施纳入新城区整体规划,同步实施。这些措施,既受农民欢迎,又降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转换成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