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田沁鑫:隐去自己,突出昆曲

2006-03-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单三娅 我有话说


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昆曲颁发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证书

一向突出个人风格的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不久将在北京展示她与江苏省昆剧院的新作《桃花扇》。当被问起这

次她的风格是什么时,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没有什么风格,这次是向昆曲学习。”这份对昆曲的崇敬,源于田沁鑫儿时的记忆。她小时就跟着父母看过江苏省昆剧院的戏,当时张继青、石小梅、胡锦芳等艺术家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信息,成就了田沁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如今她居然能与这些大艺术家共同为保护传承昆曲而工作,她说,“我太幸福了!”

此次演出的《桃花扇》,是根据清初作家孔尚任倾毕生精力所作戏剧《桃花扇》删节改编而成。它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剧爱情故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面展示了明清之际的社会生活。此戏人物众多,场景斑驳,内容庞杂,以昆曲这种艺术形式重新整理演绎出来,无疑是一个浩大工程。江苏省昆剧院此次联合国内外以强大阵容应对:文学顾问为台湾作家余光中,艺术顾问为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学术顾问为徐晓钟、董健、吴秀卿(韩国),舞美设计为罗江涛,灯光设计为箫丽河(美国),服装设计为莫小敏,谱曲为孙建安,编曲为姜景洪,文本整理为陈亚先,均为各领域精英人物。但唯独演员没有大红大紫的,启用清一色艺校刚毕业的青年演员,平均年龄在18岁。

有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前,有人以为这次《桃花扇》又是以走青春路线来吸引观众。但是据主创人员介绍,他们的主要意图并非于此,而是更多考虑昆曲艺术的传承。在南京排练现场,记者见到石小梅、胡锦芳两位昆曲一级演员正在现场把关督导。她们说:“每天从早到晚在这里排练,很累很累,但是高兴啊。刚开始听说全用年轻人,我们不信他们能挑起来,现在看来完全能胜任。年轻人很用功,一天天进步,他们真幸福,戏校一毕业就有大戏演,这样演上十年,一代人就成长起来了。”制作方说,保护昆曲艺术,首先要有一批传人,趁着前辈艺术家还健在,与其让他们自己到舞台上多亮相,不如让他们更多地做好传帮带,对昆曲这种文化遗产来说,这样也许更是幸事。

田沁鑫说她导戏从未这么“轻松”过。过去为了节省剧场走台时间,总是匆匆忙忙,这次在南京搭了一个与北京保利剧院相似的舞台,天天磨戏,主要是老艺术家辛苦。昆曲的唱腔本身就从容不迫,故事发生的时代人们又生活得优雅悠闲,如今的南京与北京相比也不是那么急急火火,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最终三个小时的演出,将使人们慢慢品味昆曲的文化味道。

将于3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的昆曲《桃花扇》中,观众还将看到以故宫所藏《南都繁会图》复制而成的舞台布景以及精美的手绣戏装和集中强烈的舞台灯光。但是这些,都不过是为了烘托秦淮河畔的当年胜境和一个悲凉的兴亡离合故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