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突破风电产业发展瓶颈

2006-03-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锋 我有话说

编者手记风能的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利用风能发电将由目前的75万千瓦上升至3000万千瓦。然而,围绕风电的发展,一部分专家认为,风电价格应越低越好;另一部分专家却认为,当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比例中所占的份额极低,为了发展风电,必须让企业能得到“高于常规产业”的利润,否则,整个风能产业链的前景将异常暗淡,因此,“风电的中标价格,应当高一些”。“本期聚焦”记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培育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是关键

2006年1月初,《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作为《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规之一,由国家发改委颁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特别强调,在可再生能源中,目前技术成熟且装机容量较大的,只有风能发电。发展风电降低成本是大势所趋,为此,必须遵循3条基本原则:搞规模化经营,实行公开招标,推进风电机组国产化。

在风电的生产成本中,设备成本占去了最大的一块。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2004年中国大陆累计总装机市场份额中,国内企业只占18%,进口企业占到了82%,大部分为丹麦、德国、西班牙等欧洲企业。新疆金风科技公司总经理武钢认为,理性地看,我国巨大的风电设备市场不应该让外国厂商独吞,特别是风电设备制造业是个产业带动力极强的行业,核心部件有电机、齿轮箱、叶片、电控设备和偏航系统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部件,风电设备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家整体制造业上一个水平。

去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明确规定,设备国产化率达不到70%以上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关税不能减免。去年12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内最大的风电机组生产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今年1月16日,国电集团旗下专门从事风力发电的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与金风科技签署合同,将采购133台金风科技生产的7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用于其中标的江苏某风电项目。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认为,风电在我国能源构成比例中份额极低,近期发展风电的目的,不是缓解缺电,也不是减排二氧化碳,而是培育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他用一段比喻表明了他的看法:“如果把1万千瓦发电机组比喻成一个鸡蛋,2004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就是4万4千个蛋,风电机组只有76个蛋,多100个蛋少100个蛋对全国影响很小,重要的是我们要培育出每年能生产100多个好蛋的强壮母鸡(风电机组制造产业)。”

投资者获得回报有利产业发展

世界风能协会主席麦卡特表示,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近海风能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制造业发达、能源供应紧张的东部沿海地区。麦卡特认为中国应该优先考虑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多名业内人士也呼吁,中国风电设备制造须尽快成长起来。科研院所完成的风电设备不能只停留在样机的水平上,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把技术、融资、制造、运营联合起来。

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表示,按照目前的装机容量和设备水平,每度风电的成本为0.5-0.6元,理论上招标价格只有高于成本价企业才可能盈利,“但事实上,过去3年中标的风电价格绝大部分均低于成本价,而且都是最低价中标”。

施鹏飞认为,现在中国的风电产业刚刚起步,把电价龙头压低以后,产业链直到末端都难以健康发展。健康、可持续的风电市场应该使投资者获得合理的、略高于煤电的回报。他举例说,丹麦在20世纪80年代初除了给予风电较高上网电价外,还给用户购买风电机组30%的补贴。现在全世界有40%的风电机组是从丹麦进口的,显示出当时政策对丹麦风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可以推进联合设计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邢玉久表示,在未来的发电设备制造市场,风电设备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他指出,对于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目前主要生产火力、水力发电机组的企业\)来说,2008年以后的市场还不明朗,风电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且具备并网发电的可能性,因此风电设备制造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我国现在能够批量生产的设备基本都是国际上十年前的技术,已经很落后了。当然,如果多家国内企业能联合起来参与设计和开发,也能有效降低风险;可惜的是,中国风能协会曾经试图撮合很多企业“联姻”,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施鹏飞指出,自主创新要有引智意识。现在引进技术、实行本土化生产主要有外商独资、合资、许可证生产和联合设计四种形式。因此,国内企业要想通过自主创新进行技术升级,可以先与欧洲的设计公司联合设计风电设备。国外公司需要中国的市场,国内公司需要国外的技术和经验,这种共同开发产品的方式,代表着未来的合作方向,值得鼓励。

新疆金风公司总经理武钢总结说,这种形式不光引进国外的技术,而且参与到技术的开发中去,中方和外方一起联合设计。中方技术人员到国外参与开发,外国工程师也到中方公司共同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