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塞上宁夏该不该种水稻

2006-03-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3月21日,宁夏固原县的农民在田间播种农作物。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宁夏的水稻与水之“争”

3月22日是“世界水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其中第五声警钟是: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更加紧张。到203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提高55%。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而这部分用水已经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70%。对我国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水稻种植的用水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宁夏还应该种植水稻吗?”最近一个时期,不断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照一些外地人的想法:宁夏地处西北高原,土地干旱,降雨偏少,种植耗水量很大的水稻,是否太奢侈了?

在黄河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总量不可能增加甚至有可能继续减少的严峻形势下,沿黄各省区、特别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节水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似乎更有理由提出质疑:宁夏还应该种植水稻吗?还应该保持这样的种植面积吗?

在“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组委会等部门最近联合召开的建设节水型农业座谈会上,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透露:在北京、黄河下游的一些省份,就有人对宁夏种植水稻提出异议。不止一人当面向他提出同样的问题。有人觉得,在如此干旱的地方种植水稻,有点不可思议。有的专家干脆直截了当地提出:你们宁夏就不要再种植水稻了!

的确,相比较来说,种植水稻比种植其他农作物耗水量确实要大得多。过去,宁夏水稻每亩耗水最多有达到3000多立方米的,超过2000立方米的,更是普遍现象。如今,由于采取了各种节水措施,许多地方已经降到1200立方米左右,当然还有2000立方米的。而水稻控灌技术推广地区的水稻,每亩用水已由前几年的1266立方米,减少到792立方米。但这比小麦、玉米等其他作物的耗水还是要多很多。在宁夏,每亩小麦、玉米的用水量都在400立方米左右。

宁夏引黄灌区种植水稻具有近2000年的历史。宁夏“塞上江南”的景观和美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植了水稻。宁夏水稻种植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并不平衡,而且长期规模较小。有资料显示,上个世纪50年代初,宁夏的水稻面积总共只有5.25万亩,只占宁夏耕地总面积的6.1%。而旱作农业却有81.65万亩,占93.9%。到了60年代,宁夏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40万亩,占总耕地的比重也提高到25.6%。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宁夏农田的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92万亩,增加到现在的750万亩。其中,引黄灌区种植的水稻也达到115万亩(各部门口径不完全一致),在整个引黄灌区占20%以上。长期以来,水稻一直是宁夏的耗水大户。大水漫灌,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随着水价的调整和各类节水技术的推广,宁夏灌区农民的节水意识普遍提高,节水效果明显,水稻的耗水量大幅度降低,但是,农业用水仍然居高难下,水稻依然是耗水大户。

不仅如此,部分地区种植水稻,排水不畅,抬高了地下水位,加重了土壤盐渍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纷纷对宁夏种植水稻提出质疑。就是在宁夏,也有人对宁夏水稻面积的迅速扩张感到担忧。

那么,宁夏真的不应该种植水稻了吗?

水稻田是人工湿地,有益于西部生态系统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宁夏一些专家正面回应了对宁夏种水稻的质疑。他们认为,应全面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水稻、玉米、小麦,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三大粮食作物,已在老百姓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现在,由于农业技术的充分应用,水稻平均产量达到700公斤左右,单产超过800公斤的也不在少数,最高的已经达到910公斤。种植水稻,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宁夏大米,不论是在西部不产大米的各省,还是在东部大米产区,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成为周边省区市场上的抢手货。更为重要的是,水稻田是一种人工湿地,堪称地球之肾,对维持西部生态系统、构成塞上江南的独特景观具有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汪一鸣认为,宁夏的稻田湿地与银川平原的河、湖、渠、沟一起构成湿地生态系统,对保障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就此采访了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王兴盛。他认为,在宁夏,还没有比水稻更高产的农作物。宁夏光照充足,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具有发展水稻的有利条件。宁夏现有4种耕作方式:两旱(作物)一稻,一旱一稻,连年种稻,长年旱作物(部分不具备灌溉条件地区)。其中的稻旱轮作,已经成为宁夏农业稳产高产的成功模式。王兴盛对记者说,宁夏水稻耗水量大,是事实;但宁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少不了水稻。水稻不仅是宁夏的一个高产作物,而且对调解气候也有重要作用。

宁夏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张富国告诉记者,种植水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培肥地力,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稻麦轮作,可以防治小麦全蚀病。而在银川以北的一些地势低洼地区,如果不种水稻就只能撂荒。

许多人向记者表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引黄灌溉,如果不种水稻,现在的宁夏会是什么样子!宁夏种植水稻,不仅选择了一种颇受当地农民欢迎的高产作物,而且选择了生态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自治区分管农业的副主席赵廷杰说,引黄灌溉,关系到宁夏几百万人的生存。引黄灌溉在宁夏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基业,我们有责任让它发挥更大的效益。

记者了解到,2003年,黄河上游来水偏少,宁夏的引水量被调减了一半。宁夏的水稻种植面积被迫由100多万亩缩减到70万亩。2004年,黄河上游来水有所增加,宁夏的水稻也相应地增加到100万亩。2005年,又进一步增加到115万亩。由此可见,水稻在宁夏农民心中确实深深扎下了根。

有人认为,有关部门分给宁夏的黄河水,宁夏并没有用超。现在的问题是,宁夏应该在这个定额内充分、合理利用,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还有专家表示,相对于黄河下游的一些省来说,宁夏降雨更少、干旱更重、缺水更甚,不应该再调减宁夏配额以供下游使用。非但如此,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和黄河下游供水的增加,还应适当增加西部的供水量。

面对缺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成为共识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瓶颈”。许多人都清楚,随着黄河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黄河上游来水的减少,宁夏今后引水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会有所减少。现在,宁夏工业一批用水大户陆续上马,使宁夏用水的紧张形势进一步加剧。其中,被列为“宁夏一号工程”的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用水将达到数亿立方米,成为宁夏一个新的用水大户。而其用水不可能在宁夏黄河水的配额外再有所增加。怎么办?这就必须要向农业节水要效益,将农业节余下来的水用于工业。这样一来,水稻的高耗水也就成为众矢之的。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也就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据悉,黄河管理委员会曾建议宁夏减少1/3甚至更多的水稻面积。宁夏有关部门也在研究适当减少水稻面积。宁夏水利厅总工程师薛塞光提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应将水稻面积由目前的115万亩压缩到80万亩。

汪一鸣认为,适当压缩水稻面积是必要的,但究竟压缩多大面积,哪些地区、哪些地貌该压缩或该保留,怎样建立新的稻旱轮作方式,应该从长计议,认真研究。不能因为压缩水稻不当而破坏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合理补给关系,影响绿洲生态的良性循环、稳定发展。

总之,宁夏的水稻还得种,宁夏的水稻面积必须减!

链接

■进入21世纪,粮食、石油和水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三大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用水供给严重不足。我国现阶段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预计到2030年,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逼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农业节水有途径、有潜力,可通过改革灌溉制度节水。按作物遗传特性推算,生产一吨玉米需水500―600立方米,小麦500―700立方米,水稻900立方米,对比目前生产1吨粮食耗水达1250立方米现状,节水潜力大。

■农业用水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体,水资源紧缺已成为继耕地资源紧缺后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节水农业通过采取工程、机械、农艺和管理等措施,综合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其利用效益,实现节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标。

■稻田需水量是指整个水稻生长期内,消耗在土壤、作物、大气中的水量,实际上是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之和,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腾和稻田渗漏三部分。生理需水是指稻株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以满足个体生长发育和不断进行生理代谢所消耗的水量。其中较大的消耗是水稻的蒸腾作用。生态需水是指水稻以外的群体间和生活的土壤环境的用水,把水作为生态因子调节稻田湿度、温度、肥力和水质以及通气作用等所消耗的水量。水稻各个生育期需水的状况不同,须掌握不同时期稻田水分的适宜范围,制定其灌排方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