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到高原满眼绿

2006-0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通讯员 李军时 我有话说

作为一个总人口27万其中农村人口占92%而又没有什么工业的农业县,陕西省旬邑县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确定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收入从而实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旬邑长年干旱少雨,虽不

利传统农作物的生长,却是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种植区域。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上,他们认为关键的是要“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旬邑县的优势是苹果,特色是苹果,进一步增加收入、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也是苹果。只有把苹果产业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使苹果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使果园真正成为群众奔小康的“绿色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有可靠的经济支撑和保障。为此,他们提出了“果畜劳务富民”的思路,即确保农民人均有一亩半苹果,户户有一个畜牧养殖项目,户均有一人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果、畜、沼、窖、草”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有机苹果,实现以果促畜、以畜草养果。至2005年底,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值25.5万吨,亩均收入2760元,果农人均苹果收入2326元,苹果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

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该县清醒看到,单依靠苹果种植,农村经济只能在一个低层次徘徊,要想经济腾飞,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苹果生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他们投资1.3亿元发展果汁加工项目,全县建成大型气调库10个,总储量达到2.1万吨,加上群众自建土库,仅苹果储藏一项群众可增收9300万元,苹果已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苹果产业的发展也有力的带动了农村劳务、储运、加工、包装、餐饮等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批套袋厂、发泡网厂、纸箱厂等纷纷建成。通达果汁、北山果业、众望草业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产业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通过坚持抓苹果生产,旬邑县农民人均有了一亩半“摇钱树”(苹果),户户有了一个“绿色银行”;通过实施“畜牧富民”工程,户户有了一个特色养殖项目;通过劳务输出,户均有一人常年在外打工挣票子,农民群众增收有了保障。同时,国家又减免了农业税、林特税,实施义务教育和合作医疗,彻底解决了过去群众“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缴不起税”三大难题。群众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是“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再贵,收入有保障,一心奔小康”。

农村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落后的代名词,旬邑县通过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使大多数群众的口袋鼓了起来,但如何引导富了的人们,把钱更好地用在新村建设上,如何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上,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他们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坚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当作推动农村发展进步的根本性举措。

结合旬邑的实际情况,他们提出“六化五改”工程,即行政村主要街道柏油化、民宅平(楼)房化、生活节能化、村庄生态化、设施配套化、管理规范化,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齐全。通过群众出工政府出钱的办法,去年全县完成投资2280万元,铺筑农村柏油路114公里。通过人畜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一些特别偏僻的村庄如今也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农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彻底解决,实现了电视电话村村通。结合农村改水改厕改圈工作,他们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动员群众配套建设沼气池,使用太阳能,开发农村新型能源,农村生态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了进一步改善。目前,旬邑县已建成了62个这样的文明生态村,全县所有村庄都完成了新村建设规划。农民高兴地说:“清洁能源户户用,卫生厕所真干净,柏油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锅里头,我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如果说修路建房等是建设新农村的硬件项目,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事业则是软件项目,软件不软。旬邑县认为,农村要发展,教育管长远,因此他们把兴办教育当作农村拉近与城市距离的首要任务。通过推进中学标准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小学布点调整,整合教学资源,方便乡村儿童入学。他们不断加大中小学校舍改造力度,去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2912万元,改造、新建中小学154所、校舍2289间,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平(楼)房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旬邑县坚持不懈抓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和全民健康知识教育,建成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启动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县农民参保率达到了95%,做了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农民的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良好的社会保障不仅能对社会稳定起到巨大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旬邑县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认真抓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当前,对城镇低收入人口全部实行了低保,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最近三年来,全县累计投资5175万元,完成扶贫重点村建设50个,扶贫移民搬迁1136户、4818人,使贫困人口人人有所居,人人有所养,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为进一步走向富裕打下了基础。

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是关键。在此问题上,旬邑县提出“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力量”的口号,采取“财政投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筹资机制,有效解决了新村建设资金问题。通过政府引导,近年来,全县群众自觉自愿投入新村建设、旧村改造资金达2.1亿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他们坚持每年把城建、交通、水利、扶贫、农业、教育、电力、电信等方面对农村的投资捆绑使用,集中投向新村水、电、路、住宅、学校等建设,力争一次配套到位,降低建设成本,节约建设资金,尽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为了激励各村镇和广大群众投资的积极性,他们采取财政奖励的办法,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中小学校舍建设上,各村镇每建一间教室,县财政奖励补助3000-5000元,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资办教育的热情。去年,全县财政累计投入校舍建设奖励资金380万元。在乡村柏油路建设上,采取“政府铺面子、群众铺底子”,“哪个村整好路基、就给哪个村铺油”的办法,全县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80万元,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他们向各村在外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鼓励他们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到去年底,他们动员社会力量累计捐款达361万元,争取省市包扶部门支助资金114万元。旬邑县县长兰孟偃信心满怀地说:“有党的农村政策的指引,有旬邑县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把旬邑建设好,旬邑县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全面进步的春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