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纵论古代文学学科建设

2006-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冷纪平 我有话说
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高级论坛”不久前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著名学者就建国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发展与前景瞻望等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学者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在百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建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体系。改革

开放以来,古代文学学科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在学科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从整体上显现出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阐释的不够,对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如乐府文学、赋体文学等的重视不够。而在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方面,至今仍存在着一些概念模糊和边界不清的现象,这显示古代文学这个学科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够成熟。在具体的文学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提出了更多的看法。大家认为,从建国以来,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受到了严重的政治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评判也有泛政治化倾向,用政治评判代替文学评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它的科学认识。现在高校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和专业研究生,擅长于从政治文化的背景上分析古代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但是却拙于对古代文学艺术本身的深入分析。特别是拙于对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对文学做为语言艺术,文学的结构、情节、细节、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由于学科划分的过细,造成了教师和研究者的视野狭隘与知识的不足,不能对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进行打通式的研究,有时连古代文学内部的研究也不能打通,缺少历史连续性和其它文化因素的多方面的观照而显得学问的单薄。由此而引起的是学术研究模式的单一和缺少个性化,一些人不是为了求真而去研究学术,而是为了功利去研究学术,虽有丰富的资料和严密的逻辑,但是却没有激情,也没有创造性,论文的写作千篇一律。而由于古代文学研究中本身存在着一些非科学的现象,特别是由于古代文学学术界的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缺位,也导致了社会上一些不讲任何学术规范的所谓的“草根学术”的泛滥。从学术自由这一角度讲,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然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社会现实,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则说明古代文学界没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一部分关心和引导社会的学术责任,这也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在高校中文系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会学者们指出,在近年来的高校改革和发展中,随着一些新课程充实到中文系教学中来,古代文学这一学科的教学课时大量的减少,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门学科在整个中文系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与骨干学科的地位,这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当前中文系课程建设的科学性问题,纠正当前不断地缩减古代文学课时的错误做法。学者们还指出,在当前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着重文学史而轻作品选、重理论阐述而忽视文学原典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学习更多的重要文学原典,是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生教学和培养模式方面,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由于古代文学学术研究方法和思想的单一化,也不利于研究生的培养,大家都在一个研究模式里选论文题目,创造性的研究生论文就很难产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高校评估机制中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急功近利倾向,也让教师和学生们难以安下心来进行有深度的学术研究,使得学校的学风变得十分浮燥,从长远来看对于培养人才是不利的,对于学科建设也是有害的。因此学者们呼吁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要把制造学术泡沫的根源除去。要尊重学科教育本身的规律,要净化我们的学术环境,要让大家都有一个安心读书和做学问的心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