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下基层 艺术为人民

2006-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3月30日上午,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将一面写着:“长征路上送欢笑,革命圣地万里行”的旗帜交到了刘兰芳和姜昆手里。这标志着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主题慰问演出活动、中国曲协“长征路上送欢笑”活动正式启动。刘兰芳、姜昆、冯巩、郁钧剑等组成的演出小分队随即奔赴广

西百色平果县慰问演出。

这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率领中国曲协的艺术家第几次下基层,她自己也记不清了。自去年4月以来,中国曲协先后组织多位艺术家组成“送欢笑”义务演出小分队,奔赴祖国大江南北8个省市,深入到农村、厂矿、城镇、灾区,行程十几万公里,演出近30场,现场观众累计20余万人。

“文化下乡”这种说法始于199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以及文化部等14个部委联合发起和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之后,从文化部到各地方、从国家院团到民间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下基层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成为一项常年的工作,又在每年元旦春节前后达到高潮。这一活动,在繁荣基层文化、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基层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百姓的文化盛事

说起基层群众对文化需求之急迫,多次带队下基层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姜昆深有体会。在前往百色的路途中,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去年10月,中国曲协“送欢笑”义务演出小分队一行19人,来到了革命老区福建的宁化县。他们一再跟当地说不要组织大场面的演出,可是到了演出地大家都惊呆了――现场光小板凳就放了两万四千个!农民们说,县里面的演出队都好久没来了,更别说他们这样的全国知名的演员了。姜昆激动地说:“我们早该来,我们来晚了。”

去年6月3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正式成立,没有庆典仪式,没有宣传活动,而是直奔河北省永清县进行慰问演出。那天骄阳似火,尚长荣、刘长瑜、濮存昕等13位梅花奖艺术家一天之内在永清的燃气管道工程车间、蔬菜基地,以及没有空调的闷热礼堂里连演三场。现场人山人海,观众的反应极为热烈,出现了戏迷操琴、县委书记打板、演员与票友共同演唱的红火场面。这景象使演出的艺术家们感慨万分,更坚定了把“送戏下基层”活动搞下去的信心。

其实类似的场景,参加过“文化下乡”活动的人都曾见过。每一次下乡活动都会在当地引起轰动,成为当地百姓最期盼的文化盛事。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饥渴程度可窥一斑,同时也证明了文化下基层之必要性。

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文化部作为国家主管文化艺术的政府部门,十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都要求代表国家艺术水准的部直属院团把文化下乡作为全年的重点任务来安排。2005年春节前后,他们组织中国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部直属院团分赴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演出。各院团都精心创作编排了适合农村、适合老区群众观赏的节目。演出大多是在露天,虽然天气条件十分恶劣,但是演员们并未因此降低演出质量。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贵州省演出时,遇到了当地罕见的冰雪、冻雨天气,很多演员都感冒发烧,但他们不畏严寒,在冰天雪地里,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演出。

中国文联是全国文艺家的群众组织,在文化下基层的活动中也创造性地贡献着力量。他们充分发挥文艺门类齐全、文艺资源丰富和文艺人才荟萃的优势,坚持把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回报人民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厂矿、军营,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国文联以“送欢乐下基层”为主题,组织了15支小分队、700多人次,深入江西、宁夏、河南、四川等11个省区市的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受灾地区,举办慰问演出、艺术展览、电影展映、赠送书画春联、捐建希望小学等活动,让最基层的农民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文联艺术家为农民服务的赤诚之心。

基层队伍的培育基地

对于文化部来说,文化下乡还具有文化扶贫的特殊意义。为了培养基层艺术人才,特别是加强西部人才战略的实施,他们把“文化扎根”工作作为“文化下乡”的重要内容。在让贫困地区欣赏到高雅艺术的同时,还努力为他们培养较高水准的艺术创作人才。2002年以来,文化部连续4年分别在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广西、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区举办了15个西部艺术人才培训班,邀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全国知名专家、艺术家、学者授课,共举办了戏剧、音乐、舞蹈、杂技、舞台美术等多种专业的培训班,为西部培训了近1000位专业艺术创作和表演人才。

“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是今年中国文联10件大事中的重中之重。在“2006年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主要活动计划表”上,82个大项近120种活动中,其中与农民有直接关系的不下30种。他们除了继续文化下基层的活动、让更多的农民体验到享受文化的幸福外,还将逐步在农村建立一批生活创作基地,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演农民,创作一批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他们采取建立农村联系点、扶持农村文艺活动示范基地和对口支援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大辅导和培训农民文艺骨干的工作力度,建设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

文艺家们的营养补给

一次次地走街串巷,一次次地深入基层,“文化下基层”让基层群众感受到了艺术的美、感受到了艺术家乃至全国人民的关爱,艺术家也从中积累了创作素材、汲取了新的艺术营养。他们深切体会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正如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所说:“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化下基层’活动满足了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家也从中汲取了新的艺术营养,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坦言:“到基层演出是加强艺术实践的一个好机会,艺术家创作的来源就是生活。艺术家不能跟群众脱节。我们要给那些进不了剧场、到不了北京、看不到大艺术家表演的群众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这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基层演出体现的是艺术工作者把基层百姓放在心上,这份情感百姓是感受得到的。”著名舞蹈演员黄豆豆深有体会地说:“每到一地,我都能感受到他们那种热乎劲,那种从内心里发出的欢迎。”

著名演员濮存昕的话代表了艺术家们的心声:“当我走上田间地头、军旅厂矿,走进老百姓中间,为基层百姓演出时,会纯净我的艺术观,会使自己的艺术更具有生命力!因为我会在与基层群众的交往接触中不断汲取新的艺术营养,充实自己的思想、提高艺术修养。如果一个演员的艺术不服务于人民大众,他的艺术就没有价值,因为真正的艺术必须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之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