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飞舞的银球 美好的回忆

2006-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豫斯 侯珂珂 我有话说

应中国乒乓球协会邀请,1971年曾来华访问的美国乒乓球队队员日前再次来到中国,与中国乒乓球界的老朋友们互诉思念、重温历史。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中国乒乓球选手庄则栋与美国运动员科恩邂

逅,互赠礼物。毛泽东主席抓住这一契机,以革命战略家的伟大胸怀,因势利导,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一举打破国际上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封锁,成就了“乒乓外交”的一段历史佳话。而作为这一佳话实践者的中美两国乒乓球选手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5年后,他们又一次在北京相逢,正如乒乓球元勋张燮林所说:“我们之间的友谊,年轻人无法理解。我们的交流是中美两国人民的首次往来,我们感到很骄傲,非常珍惜与这些美国老运动员的感情,虽然相隔大洋两岸,我们却有着35年的深厚友情。”

万里友情一球牵

尽管已经是76岁的高龄,但博根先生仍然兴致勃勃地登上万里长城,津津有味地吃着北京烤鸭,仿佛仍然是当年那个在球场上灵活出击的年轻选手。在座谈会上,他感慨万千:“记得1971年,我刚到北京时,这里还没有什么高楼,而现在这座城市让我眼花缭乱。中国越来越漂亮了,北京越来越现代了。”

在来访的美国代表团中,有一位瘦小的老妇人,她就是当年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交换礼物的美国运动员科恩的母亲。如今科恩已经过世,他的母亲带着他的心愿再次踏上中国的大地。在座谈会上她自豪地说:“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乒乓外交是科恩一生之中的亮点。如果没有科恩与庄则栋先生的邂逅,我想也许就不会有乒乓外交这段佳话。”

老妇人的话把所有在场人的思绪又带回到1971年,那段历史后来也被称为“科恩奇遇记”。那是在日本第31届世乒赛举行期间,美国运动员科恩在训练后找不到去比赛馆的班车,恰巧一辆大巴开过来,科恩急中生智,拦住大巴,一步跳了上去。当他抬头四顾时,发现车里坐的竟然全是中国人,不禁尴尬地愣在那里。这时候,坐在大巴最后一排的庄则栋主动站起来与科恩打招呼,庄则栋对科恩说:“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代表中国运动员送你一件礼物吧。”说着便从挎包里取出一面一尺多长绣着一幅黄山风景图的杭州织锦送给科恩。科恩兴奋不已,因为他早就知道中国的庄则栋了。接到礼物的科恩忙在自己的包里翻找,看能否拿出一件礼物作为回赠,但是结果让他很失望,“今天我什么都没带,连一把梳子都拿不出来,不过我一定要送你些什么……”科恩对庄则栋说。大巴在比赛馆门口停下来。路不长,总共不过五六分钟,但这段短短的路程却永远载入史册。在随后的比赛中,科恩始终没有忘记要回赠礼物的事情,终于,他上街买了两件红白蓝相间的短袖衣,上面写着“Let it be!(当时一首风行美国国内的摇滚乐曲名,意为“顺其自然”)”,并把其中一件作为礼物回赠给庄则栋,而随后他们在体育场中互相举着对方所赠礼物的合影也通过各国记者的相机传遍了全球。

远在国内的毛主席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了有关报道。凭着高度的外交智慧和政治敏感,毛主席果断作出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重要决定,“让美国人来中国看看,我们共产党并不是‘青面獠牙’,我们也不是‘杀人如麻’。”1971年4月10日上午10时,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踏上了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的中国大地.,国际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封锁被打破了。小球推动大球,“乒乓外交”的美誉从此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友情建立叩开政治大门

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雪莉・比特曼女士看起来像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棕色的刘海,长长的马尾辫,一身红色的运动装,活力无限。听到夸自己年轻,雪莉笑着说:“我已经40多岁了。很遗憾,我当时太小,没有亲身经历那次神圣的事件,但是每次听前辈们讲当时的情景,我都会非常兴奋。我们要把这份友谊继续保持下去。虽然两国的政治可能会有分歧,但是民间的友情坚不可摧,这是我们两国交往的坚实后盾。好朋友之间也可能吵架,何况是两个大国呢?”

作为当年乒乓外交见证人之一的徐寅生无限感慨地说:“当年的一颗小球转动了大球,在当时震动了全世界。正是由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远见,也由于双方民间人士的热情与推动,中美在长期隔绝与对立之后终于实现了中美乒乓球队的互访,由此翻开了中美民间交往的新篇章。我们邀请美国乒协来华的主要目的就是重温历史,增进友谊。今天,我们讲话都更亲切随意,希望把老一辈的这种友谊传承给年轻一代。”

当年乒乓外交的主角庄则栋谈起当时的情景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1949年到1971年22年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34个,但是实行乒乓外交后,到1972年初短短7个月中,就有18个国家与我们建交,到1979年,与我们建交的国家已经超过100个。1971年,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8票弃权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毛主席的话,他说:‘我为什么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因为中美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要让他们看看共产党不是铁板一块。’”

3月29日,在庄则栋经营的乒乓球学校,庄则栋和张燮林开球,老朋友们又搭起了擂台。当年访华的美国乒乓球队队长霍华德雪白头发中淌下汗珠,传达了他的用心,他的专注和他对与老朋友交流机会的珍惜。比赛结束后,老人还手舞足蹈地比画着说:“当年我来到中国,中国运动员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当时我问李富荣怎样才能把球打得又快又狠,李富荣给我做了个示范,可我却根本看不见他是怎么做的,以至于我觉得那个被他抛起来的球从来就没有落下。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实在是太厉害了,打遍天下无敌手!在美国,乒乓球教练都是中国人!”李富荣幽默地回答道:“当年我们访美前,听说美国可以自由携带枪支,还有些担心,怕去了回不来。结果去了以后才知道,美国人民都很友好,我们还参观了迪斯尼乐园等很多地方,觉得美国真是个伟大的国家。”

温暖的感情,团结的氛围,有趣的谈话,轻松的比赛,3天的时间让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像回到久别的故乡。告别北京后,这些友谊的使者还将继续访问曾经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的上海,在江苏常熟栽种美国人民的友谊之树――红杉树。正如张燮林所言:“我们希望40年、45年的时候再相聚,我们更希望年轻一代能接过我们的接力棒,让友谊世代传承。”

左下图为1971年,第31届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左)与美国运动员科恩(右)互换礼物。右上图为2006年美国老队员摩根(左)与中国老将张燮林(右)在纪念“乒乓外交”35周年座谈会上。新良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