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学与少年

2006-04-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大庆 我有话说

1912年1月,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令废止读经,传统意义上的国学教育从此在课堂上消失。当时的情形,尊孔已尊到盲目神化的地步,读经读出了僵化封闭的结果。废读经而兴新学乃强国之正道,已成教育界共识。

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读经运动在各地蓬勃兴起,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批评和争论。经过数十年

的风吹雨打,国学的面目此时已模糊难辨。在不少人的意识里,国学还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在更多人的意识里,国学教育就是“读经”;而一提“读经”,难免让人眼前浮现出稚子学童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情景。

2006年2月,记者来到山东省实验中学,看到了国学教育的另一番景象。

一堂《论语》课

这是钟红军老师为高二学生上的一堂《论语》课。

在讲这堂课之前,钟老师做了一些准备。她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心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封建落后”、“非常神秘”等五花八门的回答,真实地反映了这些十六七岁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接下来,钟老师提出:2500多年的历史风尘已使孔子的面目变得复杂神秘,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选择适当的角度,分组合作,探究、恢复孔子的本来面目。

于是有了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

学生1:我们小组确定的研究课题是《“爱的奉献”与“仁者爱人”》。我们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们的内心都会被一种温暖的爱所包围。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是唱着“爱的奉献”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笑)。

我们用WORD软件对《论语》中的“仁”字进行了查找,发现“仁”在其中出现了109次,是使用最多的一个词。“仁”无疑应该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思想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土壤中,对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有个规模很大的学生社团叫“爱心社”,每个班都有很多“爱心社”的成员。为了更好的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小组邀请本班的“爱心社”成员,上台为同学们展示“实验中学版”爱的奉献……

学生2: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是《从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在合作研究中,我们小组发现,从我们学校很多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都可以看到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子。不信?就让我们来听听研究成果。

学校提出“能飞则飞,能跑则跑”的教学思想。在培养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考试。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因材施教的做法让我们今天还身受其益。不过我不喜欢以“中人”作分水岭,把我们分为上下两等,还是“能飞则飞,能跑则跑”听了更舒服一些。

学生3: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们班申请了“诚信考场”。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全班同学经历了诚信的考验,我们用行动实践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要求。诚信的考试是一个起点,我们还会构造起一个诚信的人生。

学生4:我发现今天这节课上,风头都被同学们抢尽了,钟老师显得有些落寞,这是因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已经给了我们这样的能力和自信:“当仁不让于师。”

学生5:我们小组的研究主题是:《“人”之孔子、“圣人”孔子、今天的孔子、世界的孔子》。我们找到了这样一幅孔子像。孔子面带微笑,如同一位和善的长者,更为贴近孔子作为“人”的本性。孔子说:“吾十五有志于学。”他首先应该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孔子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标准,说明他是一位兼善天下的仁者;孔子非常欣赏“一箪食,一瓢饮,人不知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这说明他还是一位乐天知命的通者。

除此之外,孔子还是个音乐“发烧友”,听一首好曲子就高兴得“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脾气挺大,生了气就这样骂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孔子有时挺虚伪,他见了美女南子后,子路不高兴,孔子就指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回归“人之孔子”,我们觉得离他很近。

钟老师以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一段话作为这次探究活动的总结:“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原来“经”也可以这样“读”。听了这样的一堂《论语》课,即使是“读经”的反对者,怕也要颔首解颐了。

因为了解而喜欢

实验中学有意识地将国学教育引入校园是在6年前。

1999年底,上任不到半年的刘?校长提出,变以往的新年联欢会为京剧联欢会。当时负责筹办的苏旭勇副校长说:“我当时心里直犯嘀咕,京剧,学生能喜欢吗?会不会冷场啊?”

“京昆社”学生彩妆登场。

为把京剧联欢会办好,刘校长、苏校长登门拜访省京剧团得过“梅花奖”的著名演员张春秋、宋长林等,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联欢会上除了名家的表演,还特意设置了很多学生参与的节目:学亮相、舞水袖,京剧知识问答,大受学生欢迎,气氛之热烈,出乎意料。不少同学兴奋地说:我从今天开始喜欢京剧了。联欢会后的几天里,课间休息时,教室走廊里总能听到学生哼唱京剧。学校随即成立了“京昆社”,请专业演员指导学生学习京剧和昆曲。京剧联欢会也两年一届办了下来。从第二届开始,京昆社的学生社员上台演出。2002级的一位女生盛装彩唱《贵妃醉酒》,轰动全校。举办到第三届,居然有已毕业的学生专程坐火车从外地赶来参加,盛况空前。

说起当年办京剧联欢会的动机,刘?校长说,在国外访问时,发现一般外国人对中国知之甚少,但却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KONGFUZI(孔夫子),犹如美国之华盛顿,法国之拿破仑。这让他感慨不已。自古至今,帝王将相、风流人物何止万千,却都不及一个孔夫子。遂萌生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校园的想法。举办京剧联欢会,是“投石问路”之意。

京剧联欢会的成功引发了学校领导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现在的孩子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传统文化没有兴趣。而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喜欢;因为不喜欢,所以不了解”。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育者就必须有所作为,打破这个“怪圈”。“举办京剧联欢会让我们找到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切入点,很快打开了局面。”

以京剧联欢会的成功为起点,传统文化教育在实验中学迅速升温。继京昆社之后,国学社、民乐团和诵读经典的雅风社纷纷成立。同时,“齐鲁文化大讲堂”、“学子论坛”、“实验学子修身行动”、“给齐鲁历史文化名人写信”等文化活动也有开展得有声有色――

国学社的“齐鲁文化考察行”、“龙山文化探源”、“四书五经研读”、“读《论语》,学做人”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

“实验学子论坛”至今已举办了20多期,学生走上讲台,从《梦回唐朝》、《前清漫叙》讲到《走进梨园》、《济南史话》,广征博引,侃侃而谈。

“齐鲁文化大讲堂”先后聘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的5位教授,开设了10学时0.5学分的校本课程。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链接到了更高端的教育资源。

民乐团排练的打击乐七重奏《打春》,荣获全国首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与国内顶尖专业演出团体同台献艺。

为弥补社团活动覆盖面的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传统文化教育中受益,从2002年起,在全校推广太极拳。如今,人人会打太极拳,课间全校合练,已成为实验中学的一道风景。“以传统体育之形,传民族文化之神。”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成了民族传统文化向学生全员渗透的一个重要依托。为外宾表演太极拳的同学说:“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为将传统文化教育固化为日常教学内容,彻底避免传统文化教育沦为形式的可能,学校自编教材,设置了国学、陶艺、剪纸等八门选修课,给予相应的学分。

“下一步,我们准备提出这样的育人目标:做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实验人’。”苏旭勇副校长说。

链接

齐鲁大地这块中原沃土不仅是黄河流经和泰山崛起的地方,而且曾经孕育过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等先秦诸子,至今仍飘溢着杏坛讲座的余韵、稷下学宫的遗响。

“十五”期间,山东省累计招生328万人,高考录取率保持在70%左右。考生人数、录取绝对数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2005年全省考生数为73万,其中有52.7万人进入了大学校门。

“以民族体育之形,传民族文化之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