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阳光照耀孩子们的心灵

2006-04-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态,犹如一条线,而人身上的优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良好的心态会将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而一条脆弱的线,会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价值。

的确,优秀

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而中国教育界在一次次强调这个问题的同时,却也承受着一次次珍珠散落的现实。不断传来的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的自杀事件,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教育,而虐猫事件、马加爵事件,泼熊事件,让人们惊愕地发现在这些天之骄子的身上,还有着如此深重的心理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的感叹,但是,当在了解了目前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一事实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发生在一些大学生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早在其青少年时代便埋下了种子。

不和谐的环境侵蚀着小小心灵

“妈妈发起脾气来像个狮子,爸爸妈妈老打架,姐姐好像没什么事,但我心里特别难过。”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在全班的一次心理课上的哭诉,她的父母均是留美博士,被作为高级人才引进回国,但是,即便在这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孩子的健康心理仍受着来自成人世界的无端干扰。

孩子是生活在成人的环境里,但是,这个很普通的道理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不可否认,现在的家长在快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环境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一些家长将这些压力表现在家庭生活当中时,诸如谩骂、争吵、离婚使无辜的孩子在心理上受到极大的损害。一个孩子的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父母吵昏了头,先是父亲将他拉过来打了一顿,接着母亲也将他打了一顿,孩子说,当时他真的想不通,就想着要去自杀。

侵蚀着孩子心灵的还有父母本着自己的意愿而非孩子的意愿所做出的强迫性的行为。一个母亲每天用尽办法让10岁的女儿坚持练习钢琴40分钟,其中软的办法有买好吃好玩的,或是外出旅游等等女儿提出的一切条件,硬的办法是体罚、或是拒绝孩子提出的要求。这位母亲告诉记者,她也是没有办法,社会竞争如此残酷,没有一技之长,女儿的未来可能就会没有出路。而女儿私下对记者说:“我讨厌钢琴!”。

在父母的强迫性行为的背后常常是望子成龙的心理,而且,他们多是用孩子在学业或是特长班上取得的成绩评价孩子的好与坏,这种单一的评价系统揉进的要么是过度的溺爱,即只要成绩好就要什么给什么,忽视孩子的道德建设,要么就是对孩子心理和情感的漠视,无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给孩子在学业上加码。一位目前正苦于8岁的儿子因为抽动症而无法入学的母亲告诉记者,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她就给孩子设计好了未来的人生之路,从名牌幼儿园读起,一直读到名牌大学,在孩子明显不适应在某名牌幼儿园住宿的情况下,她仍认为这是给孩子选择的最好的受教育方式,结果是孩子因焦虑和压力过大而得了抽动症。据北京市一家医院的心理门诊总结,前来就诊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压力大、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

青少年心理问题持续加剧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心理健康课被列为学校的课程,还有一些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令人忧虑的是,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问题仍在持续地加剧。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病,之后则为精神障碍。而北京地区对学龄前儿童的一项抽查显示,1993年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0.9%,2003年则增加到18.2%。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一位中学生拿着77分的数学考卷向母亲汇报,母亲未问缘由就将女儿斥责了一顿,女儿很是委屈,因为那次考试题特别难而这个成绩是全班的第一名,女儿对妈妈说:“你的眼里只有成绩单,一点也没有我这个人。”

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其他特质,这就是问题的关键,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其实叩问的是目前大行其道的以分数和升学率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应试教育,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问题。因此,问题的解决绝不是给孩子们上心理健康课从而知道一些心理健康常识或是开设一两间心理咨询室那么简单,它需要的是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合力。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素质教育的观念已被大力提倡,但是仍有很多人把“素质教育”理解为“技能教育”,一些家长投入相当大的精力让孩子学钢琴,学舞蹈,笔者在采访中遇到的一个小学生,每个周末要上11门特长课,而社会上甚至一些教育机构开办的各种特长班打出的所谓提高孩子素质的招牌更是对这股风潮推波助澜。这些做法扭曲了素质教育的本意,而素质教育应该是着眼于人格的培养,是一种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毫无疑问,在心理方面,素质教育期待的是给孩子一个健全健康的心理。

让阳光照耀孩子们的心灵

吴建民是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校长,心理学博士。从去年开始,他请来各方心理学的大家,给学校的教师作心理学讲座。今年寒假,他又组织该校的老师们参加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他对记者说:“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针对孩子,要有很大一部分得针对老师,老师的心态不好,怎么可能让学生们有好心态?”

毕竟是有着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吴校长对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语破的。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教授钟思嘉是吴校长请来作讲座的嘉宾,他对记者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巨大,他所在的机构曾用了3年的时间才帮助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孩子恢复了健康,而这个孩子的病因是老师对他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笨!”钟教授说,现在的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从中产生的情绪问题或是心理问题都可能转嫁到学生的身上,从而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解决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帮助教师调适心理状态从而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帮助他们学习心理健康常识,尤其是帮助他们学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格。

吴建民校长主办的一系列心理讲座在学校的教师中反响良好。接着,他又请钟思嘉教授给本校的学生家长们举办起讲座,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家庭采取民主教育的方式在孩子人格建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把握孩子的心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的一些技巧。这样的讲座不仅赢得了家长们的叫好,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一位家长在反馈意见中这样写到:“10岁的孩子老跟我说,妈妈你跟我聊聊天吧。可我不知道跟她聊什么。10岁的孩子最喜欢跟母亲谈什么话题?”

吴校长的做法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乃至素质教育的根本,即一个孩子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乃至整体素质的构建不是孩子自身努力就可以的,它需要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阳光照耀孩子们的心灵,让阳光照耀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