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志在“为吾国放一异彩”

2006-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瑛慧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我有话说

4月6日,是厦门大学建校85周年。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民族危难和民族现代化觉醒的严峻时刻,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怀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怀着“为吾国放一异彩”的宏愿,倾资创办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在建校之初就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办学方针,把“阐扬

世界文化”作为学校的一大任务。历经85年的峥嵘岁月,素有“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继承弘扬“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四种精神,不断朝“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昂首迈进。

南强春秋英才辈出

自创办之日起,厦门大学就确立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真善美通达精英人才的目标。85年来,厦门大学不断把学科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也为厦门大学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厦门大学的毕业生素有“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美誉。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当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部门、行业、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及领导干部。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仅“两院”院士中,就有30位就读或毕业于厦门大学,如化学家卢嘉锡、数学家陈景润、生物学家伍献文、机电工程专家陈一坚等。在人文社科方面,厦门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部分已成为国内学术泰斗,如著名经济学家葛家澍、余绪缨、邓子基、许涤新、钱伯海,著名文学家余光中、虞愚,著名历史学家林惠祥、韩国磐,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等。

在国内知名大学中,多位大学校长毕业于厦大,如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四川大学校长柯召、山东大学校长邓从豪、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南京大学副校长施建军等。

厦大会计学科建系80多年,累计培养了数千名财务会计管理精英。据《会计研究》杂志统计,新中国近三分之一的会计学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厦大统计学专业也是精英辈出,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新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都毕业于这个专业,目前,深圳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三分之一的骨干出自该专业等等。

在上世纪60年代支撑台湾经济起飞的10大项目中,有6项是厦门大学毕业生主持或在其中作出重大贡献。如,新竹科技园创始人何宜慈,台湾公路局局长,电信、邮政、金融、电力部门总经理等。在香港,有著名企业家、银行家、社会活动家黄克立、黄涤元、黄保欣;在菲律宾,有著名华侨实业家邵建寅;在泰国,有著名华侨实业家丁政曾、蔡悦诗伉俪等,还有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专家,如实业家苏林华、国际微机电专家葛文勋、国际土木工程专家林幼?、国际生物学家许华曦。另外,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第一位海洋学博士、第一位高等教育学博士和第一位财政学博士都是从这所高等学府走出来的。

跨入21世纪以来,厦门大学学生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的多个金奖,赢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唯一的特等奖,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PhilipC.T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和WillemC.Vis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

厦门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中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2002年至2004年本科生就业率在教育部直属高校里均位居第一梯队。2002年,教育部将74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6个区间向社会公布,厦门大学位列第一区间。2004年,厦门大学本科生就业率为98.3%,高于全国平均14.4个百分点。

海纳百川走向世界

厦门大学依山面海,取寓“海纳百川”,创办之初就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之一。为此厦门大学一开始就在海内外广求贤才、广聘名师。

创办之初,陈嘉庚为使厦大能有一个好校长,可谓费尽苦心。起先,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推举下,原任北京高等师范学院代理院长邓萃英出任厦门大学校长。

后来,陈嘉庚先生决定聘请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医学博士、学识渊博、在海外享有盛誉的林文庆任大学校长。然而,当时孙中山正要招林文庆回国赞襄外交,为使林文庆能到厦大任职,陈嘉庚一方面连拍几封电报到新加坡力邀林文庆,另一方面打电报给孙中山请他代为决定,经孙中山复电赞成后,林文庆举家回国,正式出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林文庆主持下,厦大很快走上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同时,陈嘉庚还千方百计从全国各地礼聘名教授或专门高级人才来厦门任教。文学家鲁迅、林语堂,语言学家周辨明,教育学家孙贵定,数学家姜立夫,物理学家张贤琪,鸟类学家郑作新,生物学家秉志,植物学家钟心煊,天文学家余青松,以及后来的萨本栋、郭大力、王亚南、汪德耀等等都曾在这里执鞭授业,这些学界大家令厦大的历史熠熠生辉。

为“使本校之学生虽足不出国门,而其所受之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颉颃”,厦大从创办之初就重视吸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和理论,重视教师的国际化背景。创办之初就聘请俄国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赖特等一批外籍教授来校任教;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孟禄等一批知名学者应邀来校访问;30年代,学校又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4期“暑期生物研究会”,几乎汇集了国际生物学界精英,首届参会的22位学者中就有多位外国专家。厦门大学创办至今,共10任校长,其中8位有在国外长期学习工作的经历。

对外交流持续升温

改革开放后,厦门大学更是以“海纳百川”的气魄,采取“柔性引进”、“智力引进”、“复聘”等灵活的措施,广纳各方贤才,增强学校师资力量。仅近三年时间,厦门大学就聘任了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30多名国内外一流的专家为厦大教授。目前,厦大210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来自外校,三分之一有着在国外留学的经历。1977年至今,学校就敦聘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教授来学校长、短期讲学8000多人次。例如,1995年8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应聘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应聘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经济史学之父”、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福格尔应聘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2003年3月,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先生应聘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这些措施,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及时了解世界最新学术动态,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

进入新世纪,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向着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的方向发展。厦门大学已与包括美国康乃尔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国外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定和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特别是在2003年,厦门大学与国际上5个国家的6所知名院校成立了“七校联盟”,2005年,该联盟扩展到7个国家的8所院校,成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新模式。学校从德、英、美、法、俄等国家聘请了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开展合作研究,已接待来访的海外专家、学者10000多人次,派出合作研究、讲学、进修等人员5000多人次,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近200次,成为国内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最频繁的高校之一。厦门大学走向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国际化平台已初步形成。

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对台文化合作与交流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1995年厦大与台湾淡江大学签订两岸高校第一份交流协议书,拉开了对台学术合作与交流的的序幕。目前,厦大台湾研究所已与台湾地区24所高校、63个研究所和34家媒体建立了学术联系,成为祖国大陆对台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厦门大学还有全国重要的台湾问题研究基地――厦大台湾研究院,其研究成果独具特色,成为国家制定对台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被台湾媒体誉为“两岸关系权威,厦大当之无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