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6-04-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志达 我有话说

孙维林近影刘志达摄

北京建工集团是一家始创于1953年(原为北京市建筑工程局)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50余年来,始终在中国建筑业保持着领先地位。仅北京的长安街上,由他们主要完成的建筑工程就有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北京饭店新楼、国际饭店、全国妇联大楼、东方广场、交通部办公大楼、恒基中心、新闻大厦、首都博物馆新馆,等等。上世纪北京市先后评选过三次十大建筑,总共三十个项目中,由北京建工集团完成的占十九个。

学习型企业:“有色又有声”

记者:据了解,北京建工集团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请您就企业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问题给我们谈一谈。

孙维林:文化建设,无论是对企业,对民族,对国家,都是很重要的。现在全国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内涵离不开文化底蕴。在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里面,你说能和谐吗?我们集团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我们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否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孙维林: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在生产力的构成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其他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唯有人的智力资源是无限的。而开发人的智力资源的关键就是学习。从领导班子到中层干部到整个系统,按不同的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学习专业知识,也学习与专业有关联的其他知识,使企业内部特别是领导层,能够把企业的发展放在全国的整体形势中考量,把企业的发展放在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企业的发展才能张弛有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记者:请具体讲讲怎么学习。

孙维林:从宏观政策、企业管理方面来说,我们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教授来讲“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请龙永图同志来讲“加入WTO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请国家行政学院李雪峰教授讲“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实施”,请中央党校韩保江教授讲“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同时,我们也重视向同行业的企业学习,中建总公司海外业务部的同志给我们作过“了解掌握国际惯例,提高国际工程建设总承包水平”的报告、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给我们讲过“湖南建工集团改革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上海建工集团、中建总公司的主要领导也应邀来给我们介绍过他们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做法。我们还把金融知识、谈判艺术、公共礼仪等知识纳入到培训内容中,邀请人民大学、北京金融学院、中国公共关系学会的专家给我们讲授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我们甚至还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蔡焯基同志来给大家讲“健康新概念”,请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给大家讲“心理健康维护的原则和方法”。大家反映,这样的学习非常好,有声又有色。通过学习,增强了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通过学习,眼界宽了,观念新了,脑筋换了,各项工作的新思路也就出来了。

“我从农村出来打工已经12年了,东西南北,也走了不少工地,只有北京建工集团工地为我们安排了文化娱乐活动。”

“过去我们也想看电影,但在北京看一场电影要花好几十元,咱一个打工的,实在不舍得。现在建工集团举行百场电影进工地活动,把我们工人想的好事送到了现场,深深地鼓舞了我们工作的热情。”

“参加建工集团的工程建设,真的很开心。领导请来社区医院的大夫给我们检查身体;工地上还办起了图书室,让我们业余时间也当上了‘文化人’!特别是大家都喜欢看的文艺演出和电影,更是把我们带进了快乐的世界。班里有个小伙子写了几句诗:‘电影进工地,温暖众人心。建设新首都,争做文明人。’”

――摘自北京建工报《百场电影进工地活动征文》

寓教于文化:“润物细无声”

记者:我参加过你们组织的百场电影进工地的活动,也看过多篇民工们参加这一活动后为你们的企业报写的征文。觉得你们做这些非常具体的事情还是很有效果的。

孙维林: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搞一些适合群众目前需要的文化活动。你现在给民工讲哲学,高深的他听不进去,你给他讲很多大道理,他也听不进去,但是我们跟电影公司合作,组织百场电影进工地活动。在工地上给他们放电影,确实很受民工欢迎,因为切合他们的需要。青年民工精力旺盛,八小时以外干什么去?想看电影又花不起那个钱,想看戏剧又买不到票,我们就给他放电影,就在工地上放;我们和剧团联系好,把民工们用汽车拉到剧场,请他们看戏。我们放映的电影,请他们看的戏,都是经过选择的,其中都有很好的艺术形象,很丰富的思想内容,一场电影放完了,一出戏看完了,他能记住一点,我们就算成功了。

我们在各主要工地都建有图书室,民工们很年轻,有的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他们下班以后能有地方看看书,看看报,了解了解社会的情况,很重要,我们建的工地图书室就满足了他们需要,这就叫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了青年的特点。比如我们把安全知识印在扑克牌上,发到每一个班组。工人们业余打扑克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就复习了安全知识。

记者: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寓教于文化。

孙维林:是的。杜甫有一句描写春雨的诗,叫作“润物细无声”,真是好诗。企业文化建设就如同春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上一堂课,开一次会就解决得了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艺术活动,让青年工人在其中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这种教育作用,比你讲几堂课的作用更大,更有效果。

50余年中,北京建工集团累计建造各类建筑8500余万平方米,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42项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有6项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3项工程获中国国家优质工程称号;集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64项,国家级工法20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建工集团乘势而上,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集团,跻身全球225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国500强企业、中国工程承包商10强企业、中国施工企业4强行列。

核心竞争力:“无声胜有声”

记者:您曾讲过一句话,说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竞争力,而且是核心竞争力。

孙维林:毛主席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那么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企业,你说能自立于世界企业之林吗,能有市场竞争力吗?所以我认为,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竞争力,而且是最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

记者:一般而言,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孙维林:我们企业特有的,别人学不到的,并且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我觉得就是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包括管理,包括企业文化,都可以说是核心竞争力。

记者:也有企业讲自已开发的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孙维林:当一个企业在初创的时候,当一个企业的规模还不是那么大的时候,有一两招新技术,甚至一两招新的营销方式,都有可能开拓局面,打开市场。但当企业达到相当的规模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这时单纯讲哪一点是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我看都是不科学的,是片面的。核心竞争力是综合性的东西,而企业文化,就体现了这种综合的内核。比如说技术问题,北京建工集团也重视外来技术,也用外国的机械,也请外国专家来指导,但是我们在非常现代化的施工过程中,常出人意料地运用传统技术,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了。例如深圳的市民中心广场施工,5000多吨一组的钢结构要整体吊装,而且必须一次成功,有任何一个点失去平衡,就会机毁人亡。我们的机械施工公司没有去外国买专用的大型吊装设备,用的就是极普通的千斤顶,但做得非常好,非常成功。你说这是技术问题?当然是;你说是文化范畴?我看更准确。这种依靠土办法来办大事的传统,是建工集团几十年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不是竞争力吗?

记者:目前国外有些机构在研究“软实力”的问题,似乎与您的观点有某种相合之处。

孙维林:所谓硬实力其实就是有形的资源,所谓软实力就是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实力。有句唐诗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看讲实力问题也可以套用,叫作“此时无形胜有形”。我们集团拿了42块鲁班奖奖牌,有形的是一座座宏伟的建筑,而这42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是什么?我说是一种精神领域的东西,是一种企业实力的文化显示,是无形的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无形的实力所起的作用,你说多少台塔吊能比得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