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树大根深沃土情

2006-04-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夏静 我有话说
一颗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和湿度。一片参天大树的生长,既需要阳光雨露,更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沃土。华中农业大学就是这样一方培育科技精英的沃土。这所百年老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坚持以“学科兴校、人才强校”,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科专业,到目前为止,华农自己培养出6名院士、5名长江学者等一批创新顶尖人才。
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大师级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张启发、我国当前唯一的“养猪院士”熊远著、“兽医院士”陈焕春,国内首位“油菜院士”傅廷栋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世界上没有几个科学家有这样的科研环境”

在50出头、神采奕奕的张启发身上,看不到一丝心身疲惫、未老先衰的迹象。1976年,他在华农本科毕业,1986年从美国返回母校。如今,他是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具有国家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学术团队。使生物学科成为华农的品牌和特色。近3年,华农生物学科已跃居全国高校第4,张启发功不可没。

学校地处城郊,曾有一段时间供电不足,全校只保两个地方的用电,一个是吃饭的食堂用电,另一个是张启发实验室用电。“华农别的事可以停一下,但张启发的实验可不能中断!”这是该校领导早已形成的共识。因为水稻基因研究关系到国家对未来资源的控制和利用。上世纪80年代,华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将张启发等一批有潜力的青年人送往发达国家深造。回国后,一切从头开始。举全校之力为张启发搭建科研平台。时任校长孙济中果断拍板投入10万元启动资金,挤出400平方米实验室,并采取超常措施从各院系强行调来8台超低温冰箱、2台离心机,专门修建水塔为张启发组建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校方甚至专门为张启发配备了一位实验室总管是他过去的老师。让张启发一门心思搞科研。

当张启发“成了气候”,国内外打他主意的单位甚多。有的要他去做官、有的以丰厚的年薪为条件挖他,“有没有钱只是个概念。”张启发说:“这儿的一草一木对我都有情义。这儿有多年形成的外部环境和科研团队,事业上得心应手,地位上备受尊崇,我的住房、实验室、研究基地三者之间步行只需10分钟,距离不到200米,仅试验田就有100多亩,我想:世界上没有几位科学家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我会为华农干一辈子的!”

“畜牧神医”和“养猪院士”

2005年正确地判断肆虐一时的“四川怪病”是猪链球菌所致,陈焕春被誉为“畜牧神医”。有人说:“非典时期有个钟南山,四川怪病有个陈焕春。”

身兼多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校长陈焕春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生物技术攻关等40多项课题,研制出几十种基因工程疫苗和分子诊断试剂盒,申报了10种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4个新兽药证书及6项发明专利。他在华农如鱼得水、心无旁骛、硕果累累。曾有传言,要调他到某地担任副部级领导职务,而他却舍不得离开母校这块热土。

“我国是动物农业大国,却是出口小国,我们要把粮仓变成肉仓,生猪的疾病防治便是瓶颈,我们得抓紧啊!”陈焕春还是一脸的沉重。

三次更换专业成就了养猪院士熊远著,从进入华农读书开始,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学校、献给了自己的“猪儿们”。毕业后,他就受命参加了全国的种猪资源普查,4年时间跑了66个县,从北方的佳木斯跑到南边的海南岛。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中国猪品种志》。上世纪70年代,熊远著富有远见地洞察到了瘦肉猪的巨大潜力。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他与同事们终于成功培育出我国自己选育的第一个高瘦肉率的猪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和高瘦肉率的瘦肉型商品猪――杜湖猪。当几十卡车的杜湖猪拉到香港,一下子就打开了偏爱瘦肉的香港市场,“杜湖猪”也成为与“东风车”齐名的品牌。

“一看到油菜,我就备感亲切”

见到傅廷栋院士时,他刚从荆州的实验基地回来。“我正在为2007年在武汉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作准备,带着国际油菜常务理事们去参观,外国人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成片的油菜田。”言语间充满自豪。

1985年到1994年,世界各国审定的17个不育系品种中,就有13个是利用傅廷栋发现的波里马雄性不育品种育成的,目前,全国范围内傅氏波里马品种的使用面积已超过了50%。在此基础上,傅廷栋院士与同事们又开发出的“华杂四号”,成为全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成功地解决了“好品种一般质量低”的问题,每亩平均为农民增收十多元。

面对“油菜之父”、“国际油菜理事会主席”等众多美誉,傅廷栋院士连称“不敢当!”。“没有华农就没有我的今天,在华农一直就有领导服务基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传统,老师和学生都要经常下田劳动,我见到油菜都觉得特别亲切。”傅廷栋院士的一生与油菜为伍,情感至深。如今,傅廷栋院士又把眼光投向了油菜与能源结合利用,搞生物柴油成为他新的研究方向。

百年老校,人才辈出。华农连续2次被评为国家优秀人才基地,走出了一条人才强校的发展之路。“对人才的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校党委书记李忠云深有体会:“学校领导要为专家服好务,以实际行动来营造浓厚的人才学术氛围。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树立创新人才的旗帜作用。很多单位想挖走我校的人才,但他们不为所动,无论走多远、离开时间有多长,都不会舍弃母校。他们好像飞舞的风筝,总有一根眷顾的情丝连接着母校。因为他们的根,已深深扎在母校的沃土之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