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制造”呼唤创新职业教育

2006-04-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蒋国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我有话说

去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不久,接着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更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足见党和政府为了提升“中国制造”而显示出的坚定决心。现在的问题是,有了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和“决心”,学校和教育部门怎么办?怎么才能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相

配套尽快完成培养数以千万计乃至亿计的职业技术人才这个战略任务呢?

第一,要千方百计继续把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办好。这个办好中间,当然包括了质和量两个基本点,即必须包含办大、办强、办新之义。由于原先一批非常优秀的中职学校,在前不久的高教规模扩张过程中升格为高职、高专或学院了,因此,要把这个“办好”落到实处,恐非易事。

第二,要打破常规,把职业教育课程大胆地引进到普通高中。君不见,即使以现在高校毛入学率21%计,依然有40%左右(约400万)的高中毕业生因上不了大学而会去匆匆就业。如若他(她)们能在高中阶段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或创业教育,那将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职业财富啊!更遑论上普高学生的平均智力一般说要高些呢!诚如是,这将是中国在新世纪更伟大的课程改革,必将是中国教育界一次辉煌的日出!

第三,对高等院校来说,除了进入211工程的学校之外,建议都应引入或加大职业教育课程;并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这些学校要把培养和造就工程师和高级技工放在首要位置。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符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百年华诞大会上讲话精神的真谛。他说:“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如若进入211工程的大学主要应肩负知识贡献重任的话,那么,除此以外的大学的基本任务不“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是什么?

第四,要鼓励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一方面是提升现有职工的技术水准,另一方面是对新职工的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或者逐步达到有了证才上岗。勿庸讳言,对企业的这个“鼓励”,当然是要有政策含金量的。光靠空讲,非但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归根结底,贻误的是国家,是民族,是人民的希望和福祉。

第五,要大张旗鼓地改造教师队伍,使之适应上述急迫而又深刻的教育变革。第六,教育创新,不尚空谈。教育界应当再来一次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大讨论,廓清观念,推陈出新,为创新中国职业教育开辟思想道路。

俗话说,机会比时间更重要。时在21世纪之初,是中国得以崛起的新世纪新阶段,也是职业教育遇到的历史上规模最大亦是最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转型和新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经济发展相伴的城市化、现代化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等现象和趋势,亦都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诸如,要求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法律支持、制度安排、政策配套、机构设置、机制活化、结构调整、市场导向、部门服务、专项研究、监控督导、宏观协调等方面作出积极而又务实的响应和改革。改革和发展正在向现代新职业教育真诚地招手呢!

真正做到了上述诸点,中国职业教育就一定能够完成培养出数以千万计乃至亿计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提升“中国制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