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沈阳市沈河区:教育信息化先行一步

2006-04-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廖雯 我有话说

沈阳市沈河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于教育信息化,沈河区的整体思路是:“体制抓两保”;“建设抓两极”;“应用抓两效”;“服务抓两线”。

沈河区区委、区政府以教育局行政领导为主干、以政府教育督导为保障、以师校业务指导为中坚,建立了“三导合一”的管

理机制。2003年至2005年,沈河区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先后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70318万元,政府三年内为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达到30%以上。同时注重对在职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2005年,沈河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研室成立。它既是一个业务研究部门,又是一个沟通协调部门,整合教研室的教研员集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实现“研训一体、管训结合”。

沈河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以沈河教育网的开通为标志的。沈河教育网2001年4月开始建设,2001年9月26日正式开通。它不依托于网络公司,完全靠电教馆员工自行设计、自主开发,是辽宁省首家以区级教育局名义登陆国际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在辽宁地区首先实现空中课堂的教育。

2000年7月,沈河区电化教育馆与教师学校合并。2002年8月,中小学教研室与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重组。机制的科学设置,加速了沈河区的业务转型。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总体业务构架下,沈河区实现了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的协同统一,确保了工作的高效运转。

在立足区情的基础上,沈河区创造性地制定了四大操作策略。一、通过引进、开发、整合、再生等多种形式加大硬件资源建设。同时注重资源的深度建设,将区域内中小学的优秀管理模式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模式,加以提炼和推广,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二、以“用”的需求设计、生产、完善“能”,以“能”的优化带动“用”的普及和效率,从而实现从局部高效到整体高效的过渡。三、运用外脑支持模式。“创建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项目,本身就是外脑支持。在具体业务领域,沈河区运用了主体能动作用与寻求外脑支持相结合的策略,先后与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实验区的实验研究。四、督导牵动。近年来,沈河区教育督导室把全区的信息化工作当作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每年对区域内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严格的督导和评估,极大地促进了沈河区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

“十五”期间,沈河区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了30期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班,15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共培训教师4942人。在“关注实践、走向校本”的研训工作思维驱动下,“虚拟教研”成为了教师的一种重要学习和研究方式。2004年,沈河区又首创了跨地区的网上教研和论坛方式,通过培养千名“教育博客”等活动,集合了一大批新型骨干力量。2004年,沈河区开通了骨干教师网络管理系统,进一步激活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行动研究意识,带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03年,沈河区开始尝试电子化教学管理,把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制作成教师个人电子教档。电子教档不仅在课堂中应用,还在校园网上予以发布,学生回家后可自由调阅,进行再学习。电子教档把原本属于教师个人的备课资源变成了宝贵的集体财富。

面对教育信息化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沈河区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先导与抓手。“十五”期间,沈河区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实验课题。他们采取全区招标的形式,集结区域优质资源,同类课题成立研究协作体,开展捆绑式研究。课题研究牵动了区域内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构成了一支教育科研的骨干队伍。沈河区的科研工作建构在沈河教育网上,在课题管理数字化、开展教育博客研究方面都先行了一步,在本地区实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