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尔:走出国门的自主品牌(上)

2006-04-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凌翔 我有话说
将几块刚刚涂抹上豆油、番茄酱和酱油的白布,放进没有添加任何洗涤剂的“双动力”洗衣机,经过短短6分钟洗涤,白布上的污渍竟荡然无存。这是记者4月19日在青岛海尔集团洗衣机本部实验室目睹的一幕。

其实,

目前已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双动力”洗衣机,只是海尔集团20余年来研发出的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中的一种。据介绍,海尔从1984年建厂以来,已累计生产出了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到2005年,平均每天申报专利达到2.8项。

众所周知,海尔的成功,归功于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并组织实施的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

“要做全球品牌,就要有颠覆性的创新”

不久前,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要做全球品牌,就应该在全球有颠覆性的创新才行,就是在全球都是领先的,那才行。”

海尔正是靠自主创新的不断“颠覆”,才赢得了市场,走出国门,踏入世界级品牌的行列。

自主创新需要大的投入。21年来,中国家电业经历了从利润丰厚到微薄的大起大落,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海尔始终坚持确保科研经费投入优先的原则。2001-2005年5年间,他们投入的科研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在3%―5%,累计投入已超过100多亿元。

在海尔工业园,记者看到:投资5亿元的中央研究院拥有1.2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1.6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配备了国际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以这个中央研究院为核心,海尔还在美、日、法、荷等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48个科研开发机构。在国家技术中心评价中,海尔集团已连续5年获得第一。

大投入换来大回报。目前,海尔不仅拥有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再到米色家电,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还拥有了众多的在全球有颠覆性的自主创新成果――

海尔“爱国者”芯片,是我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量产的数字电视解码芯片,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海尔发明的全球第四种原理的“双动力”全自动洗衣机,如今已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是第一。

迄今为止,海尔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累计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火炬项目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制和开发项目47项,其中大多数成果已实现产业化。

从“为我所用”到“以我为主”

众所周知,同众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冒出来的家电企业一样,海尔亦是源于“舶来”。只不过,海尔没有像一些企业那样,止步于“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境地,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通过消化、吸收,真正实现了从“为我所用”到“以我为主”的转变。也就是他们自己总结的“第一台引进、第二台国产、第三台出口、第四台当地生产”。

海尔生产的第一台冰箱是1984年从德国引进的,当时称得上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从这第一台冰箱下线,海尔用了整整6年时间,消化并吸收了2000余项国外冰箱生产先进技术。在学习并夯实了技术基础之后,他们开始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产品创新。他们将欧洲人习惯的小冷冻室,改为大冷冻室,受到国内用户的欢迎,迅速成长为市场名牌。

走出国门的“第三台冰箱”,更要颠覆性地创新打市场。海尔出口美国的小冰箱凭外观新颖美观,冷冻室改成U型,方便摆放大可乐瓶的设计,在美国200升以下的冰箱市场份额跃升至35%;专门为美国市场设计的飘威酒柜,占据美国酒柜市场份额第一。而出口到欧洲的变频节能冰箱,则是应用了变频技术,其节能效果,不仅满足欧洲一些国家要求的A+级,甚至还达到了最高级A++级,这一标准在欧洲本地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达到。

从模仿、借鉴到集成创新,海尔以我为主,以产、学、研为主线,整合全球资源,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他们已与中科院、微软、朗讯等国内外3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39个联合开发中心及5个博士后站。如今在市场上颇受好评的海尔高清液晶平板无线电视机,就是海尔集成创新的代表作。为了开发这个产品,他们与日本NEC合作开发视频编码和解码技术,与美国飞思卡尔合作开发无线传输技术,与美国环球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软件控制系统。这款电视机不仅解决了因连线过多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还使得挂在墙上的电视机因少了若干连线而更加美观。

“整合力就是竞争力。不在乎拥有多少资源,关键是利用多少资源。”这也是海尔进行颠覆性创新的一大理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