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铁建:科技造就建筑航母

2006-04-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用科技打造建筑航母,以自主创新推进做强做大:2005年,新签合同额2009亿元,同比增长37.3%,是1995年的13倍;完成营业额1158亿元,同比增长27.1%,是1995年的5.8倍;实现利税51亿元,同比增长25.

8%,是1995年的9.2倍;该公司已连续8年入选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2005年排第15位。在2005年度中国500强中营业额排第24位。

自主创新引领行业风气之先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国瑞向记者介绍,多年以来,中国铁建坚持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以先进技术占领高端市场。

磁悬浮是现代交通的尖端技术,早在我国尚未动议上磁悬浮项目的1997年,中国铁建就投资上千万元,组织高素质科技人才,超前进行磁悬浮技术开发和储备,经三年苦战攻关,解决了轨道生产的关键技术。2001年,上海磁悬浮工程上马,在70多家中外企业参加投标中,中国铁建名列榜首,在施工中创造了世界第一精度,运行时速达432公里,获得两项自主知识产权。德国专家叹服:“磁悬浮车体技术在德国,而轨道技术则在中国。”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科技含量高,代表当今世界高原铁路建设的领先水平。中国铁建承建了全线海拔4600米以上的绝大部分重点难点工程和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海拔4900米以上的全部工程,承担了全线7个新技术试验段中的5个。工程建设面临的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主要集中在这一管段。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高度为4905米,是世界第一高隧,这里的空气含氧量比人类生存的最低极限还低0.13千帕。在工程建设中,中国铁建同全国科研单位横向联合,进行现场科技攻关,成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高原制氧站,根本改变了过去沿用多年的靠背负式氧气瓶供氧的传统方法,实现了在隧道内弥漫式供氧,等于把海拔高度降低到1500米,满足了施工和人员的供氧需求,填补了世界高原制氧技术空白,确保了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创造了在高原无人区施工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

秦(秦皇岛)沈(沈阳)客运专线是目前国内运行时速最快的高标准铁路,中国铁建采用全新的技术标准、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最终创造了全国第一速度。工程建设中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长枕埋入式和板式无砟轨道铺设等多项关键技术都是在国内首次采用,圆满完成124项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综合实验段试验时速达到了321.6公里,被业内称为我国新型铁路建设技术的标志性工程。

理念更新带动战略转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则是企业的生命。中国铁建以理念更新推进自主创新,而技术进步有力地带动了四大战略转变,实现了国内经营和海外经营同步提升。

中国铁建采取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企业重组、加快主辅分离等重大举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以承建大、难、险,高、精、尖工程项目为目标,使企业向市场上游延伸,占领高端市场。先后参加修建了全国第一长隧乌鞘岭隧道、亚洲第一高桥花土坡特大桥、亚洲最大的地铁站北京地铁西单站、全国最大的引水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全国第一条跨座式城市轻轨铁路、一次性顶进长度为亚洲第一的西气东输穿越黄河工程等。截至2005年底,共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2项,省部以上设计奖61项,取得国家专利131项,形成国家工法57项。

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中国铁建强化参与国际竞争意识,在充分进行国际建筑市场调查和风险预测的基础上,采取强强联合、融资、工程承包和输出劳务等形式,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目前,中国铁建的国际营销网络已经形成,海外市场的份额大幅提高。2005年10月,中国铁建中标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项目二期工程全部两个标段,项目总金额约12.7亿美元,是中国公司迄今为止中标的最大的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是中土两国经贸合作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公司首次成功进入欧洲铁路工程承包市场,为中欧经贸合作史续写了新的篇章。

中国铁建抓住建筑市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地利用资本市场,跳出“打工式”施工承包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建筑企业经营方式的战略性转型。从2002年起,中国铁建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以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等主要方式的资本运作,效果已初步显现。截至2005年底,总公司资本经营项目投资总规模363.49亿元。资本运营的实施和拓展,使以微利为主要特征的建筑业找到了提升效益的新路子。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