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路在何方

2006-04-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田雅婷 我有话说

今年4月26日是第六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日前由国务院印发。《纲要》提出,要按照“履行承诺、适应国情、完善制度、积极保护”的方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综合协调,加大行政和司法保护力度,为鼓励自主创新、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日前,

就如何全面理解《纲要》精神,加强知识产权科学保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比保护更重要的是综合利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历史性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知识产权正在成为各国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的战略资源。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表示,目前国际贸易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在知识产权的争端与摩擦上,国家间的技术先进性的竞争演变成技术垄断性的竞争。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与世界完全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但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相关制度的联合运用上与西方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她说,知识产权制度固然重要,但这一制度本身却并非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仅是达到我们促进国家技术进步、提高民族工业实力和增进社会财富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一个结构完整的法律文本、一套可以与国际最新最高标准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并不足以成为衡量一国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实施的标准,而只有让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市场主体掌握、利用这一制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在社会各个层面上都非常缺乏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人才,没有人才就无从谈应对。

北京天宁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光远认为,作为一个律师,在以往受理的案件中发现,有人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行政机关进行了打击,但侵权人到最后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打击。另外还有一种是自己本身有知识产权,或是专利产品,却不知道如何进行保护。还有的是在申请专利时,并不了解专利,仅仅是想借专利来扩大影响或是带来广告效应,使得专利更多地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荣誉,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比保护更现实的是加强建设

张平认为,知识产权和创新既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往人们都比较关注其正面作用,在正当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其促进创新的作用也是主流的,但是由于近年来知识产权的扩张保护和强保护出现许多利用知识产权壁垒限制和妨碍公平的市场竞争情况。

此外,“专利灌丛”现象也开始阻碍创新,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权重叠交叉,专利实施的难度和成本增加。在依靠技术不断改进而发展和壮大的产业,特别是信息通信领域,专利技术已经形成坚实的“专利灌丛”。根据美国FTC/DOJ联合听证会资料,9万多项微处理器专利由1万多个企业分别所有,而这些专利彼此之间多有重叠,一个专利就可以阻止成千上万的专利的实施。专利越来越成为企业进入市场壁垒和战略联盟的筹码,加剧了技术的垄断性竞争。

在这一新的国际秩序下,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传统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没有核心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将很难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

张平说,不论是从哪个利益出发,国家都应该认清知识产权的真正作用,这个制度绝对不能仅仅是为外国人服务的。如果要想让这个制度为本国企业服务,首先就要让企业了解这个制度,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让整个社会了解这个制度。只有了解以后才能准确运用。国家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应发挥作用,引导整个社会走健康、正常的发展道路。

郑光远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唤醒民众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只有公众真正认识到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才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如果保护仅仅是依靠行政管制,就不能起到长期、稳定的效果。

比保护更需要的是加强维权

张平介绍说,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还很年轻。在早期的侵权案件当中,涉外的案件比较多,近年来,国内的案件逐渐多起来,但是大多集中在适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与商号之争方面,不乏有炒作的因素。

在国外很多知名企业之间也有许多诉讼,但最终结果往往达成一种调节与合作,达到了规范竞争秩序的目的,而中国很多企业间的诉讼往往造成两败俱伤。张教授认为,如果不能绕开对方的知识产权就应该采取合作的态度,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只是用知识产权进行炒作,就不是一种健康和主流的维权行为。知识产权维权不应该使两个企业都发展不了或者都发展不大。

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很多企业不是没有研发成果,而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目前,有不少知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但只有产品,没有专利。我国的外贸总额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仅仅占外贸总额的2%。

张平指出,针对这样的现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性确立发展方向。对大企业来说,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对中小企业,或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可以暂时不去做那么多自主研发,但要运用好商标战略,没有专利还可以购买,没有商标企业就不存在,尽量不作贴牌生产。日本在技术引进时期就明文规定,凡是引进产品或技术,一律要用日本本地商标,在必须用外方品牌时也应该两个商标同时使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全部贴上了合资方的商标,这对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