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导演谈奥运庆典

2006-04-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张继钢:面对二十八座高峰,我们需要努力

本报通讯员张倩

问:在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中,您将围绕怎样的核心理念

来创作呢?

张继钢: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北京奥运会是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口号的,这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口号。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世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交流的共同家园。我认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期待着和平与发展,希望这个世界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共同进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反复思考,需要在艺术表现中自然流淌出来。

问:我们现在听到了多种声音,一是斯皮尔博格先生说这将是一场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人类庆典艺术的盛会;二是有人担忧千万别成了一锅“民俗大杂烩”。面对多种期待与议论,您自己坚持的是什么风格?最看重的是什么?比如国际化还是民族化?技术运用是原生态还是更多艺术性?

张继钢:按照规定,我们的一切资源,包括文字、构想、艺术处理等等,都是属于奥组委的保密范围,原先入选的13个方案现在才开始互相解密。我们还不能这么早下定论。但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应该是一场人类在新世纪的精神盛宴,国际化和民族性都应有较好的体现。此外还应有较强的时代精神,展示出今天的一种独特的巨大的美。至于技术手段的应用,我认为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多方面吸取运用的。

问:那在“兼而有之”的同时,会不会因为过于平衡反而失去了特色呢?

张继钢:不会的。要知道,我们对各种元素的采纳、整合是一定会有选择和取舍的,我们要在保持独特风格的前提下,进行概括和升华。

问:在北京奥运会上,您将怎样通过中华历史文化与体育精神相结合,来准确、新颖地展示中国对奥运的解读?

张继钢:这个问题太大,我不好回答。但我认为用恰到好处的手法来恰当地展现和融合各种艺术形式,更能为广大观众特别是国外的观众所认可。我们要寻求、塑造一种新风格,这种风格既能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还能表现我们中国的风格和气派,更能表现我们自身的话语和表达方式。

问:那如何来验证自己是否做得恰当了呢?这10多位导演、顾问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在遇到不同见解时如何合作呢?

张继钢: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只要是有益于我们的创作,我们就会听。说到合作问题,我认为这一定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对于重大的问题,应该达到一种文化的、艺术的共识。

问:您所说的“重大问题”具体是哪些问题呢?

张继钢:比如说,统领整台开幕式的一个完整的核心的概念,大的文化和大的艺术呈现的把握基点。

问:我们在顾问名单中也看到了季羡林、汤一介等学者,现在开始征求他们的意见了吗?

张继钢:目前还没有,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们会认真听取各种意见和声音。

问:您和您的两位搭档开始合作了吗?您怎么看待这次合作?

张继钢:我们三个在一起已经连续开过十几次会了,但目前还没有具体分工。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艺术实践机会。张艺谋对于艺术的整合把握能力非常好,之前也创作出优秀的奥运作品;而陈维亚和我已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位非常具有合作精神的、认真负责的导演。我相信我们三个人在共同合作中能够把各自以往的艺术经验,把各自的思想和智慧融合在一起。面对着已有的28座奥运高峰,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陈维亚:我感到很荣幸,很“沉”

本报通讯员刘畅

问:您现在正在美国带领国家歌舞团演出,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越洋采访。在得知您受聘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副总导演时,您是怎样的心情?

陈维亚:我感到很荣幸,很高兴,而更多的是一种“沉”。这个副总导演的聘书不是好拿的,这个重担一定要挑起来。我在接受聘书后的简短讲话中说过,13亿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全球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看我们在2008年夏季的那个晚上会拿出怎样的一个开幕式来。所以我感觉很“沉”,但我们一定要做好,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问:在北京奥运会上,您将怎样通过把中华历史文化与体育精神相结合,准确、新颖地传达奥运理念?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之艺术和娱乐效果令人叹为观止,您认为我们的开幕式会有所超越么?

陈维亚:传统文化应该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一定会努力地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精美地,非常现代地,令人耳目一新地展现出来。开幕式里面还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要向全世界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这点非常重要。要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是勤奋向上的,是以一种开放包容态度对待世界的。我想开幕式会把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现代高科技结合,尽量保持东方的古老神韵和现代朝气。别人做得出色,对我们来说压力是有的,但是也不用怕,我们有自己民族优秀的东西,只要做出特点就没问题。

问:您曾有多次成功执导大型演出的经历,但这次与过去显然并不相同。这次担纲副总导演,是否觉得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陈维亚: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一次。到那个时候全世界目光将瞩目这一瞬间、这一时刻,它和以往我做的,都不能同日而语。过去的经验固然很丰富、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一味依靠它。做这个事,必须有一个从零开始的感觉。我们要坚持创新,以创新来应对这个更大的挑战。

问:有人说中国的大型文艺活动都很模式化,甚至是人海战术,您觉得怎样做才能有一个模式上的突破呢?

陈维亚:导演组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将来创意时会注意这一点,我想人海战术也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做法。人海战术可以成为长处,但是我们尽量做到使这个长处不成为我们的羁绊。其实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从创新走向模式化,再走向创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会努力汲取过去优秀的东西,不断发掘新的东西,做出一场优秀的开幕式演出。

问:张艺谋在接到总导演聘书后决定在“黄金甲”之后息影两年,您是否也决定要在一段时间内退出舞蹈舞剧的舞台呢?

陈维亚:总导演都这样了,我们作为副总导演就更应该这样了。

问:现在距奥运会开幕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你们的工作程序是怎样的?有了一些成型的设想了吗?

陈维亚:我们工作才刚刚开始,有许多具体的程序和设想尚未启动。但我们已经得到了大众的广泛支持,我们听到了许多鼓励的声音,我们感到沉重,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再努力,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做好,这是我们此时的共同心愿,也是大家共同的热切期盼。我们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核心的导演组,但开幕式绝不是靠三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做起来的。所以说我们不是三个人,我们有优秀团队的鼎力支持,我们有优秀艺术家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我们有无数的优秀表演者和无私志愿者,开幕式的一切工作就是靠大家的共同奋斗启动起来的,也将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奋斗不断继续和发展下去。我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在这其中也可以得到真实的诠释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