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机制

2006-05-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内容提示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我军新时期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本专栏特邀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邓文和、经济学教研室教授谈万强、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杜人淮,就如何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机制发表看法。

  

邓文和谈万强杜人淮

10余万学子携笔从戎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实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机制以来,我军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所作的工作。

邓文和:1997年,国家教委和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向军队输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军建立依托地方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制度开始起步。根据《通知》有关精神,1998年7月,我军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正式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份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协议书。2000年5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2001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把“接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列为军官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进一步从法律上将这一制度确定下来。

谈万强:为保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总政治部先后出台了接收工作规定、招收国防生工作暂行规定等13个法规性文件,从而在全军形成了党委重视、机关合力、军地协作,共同抓好接收培养的工作格局。

杜人淮:几年来,全军接收地方大学生干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年度接收量占到生长干部的1/4。截至2005年5月,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有112所,在校国防生达3万多人,10余万学子携笔从戎。

军队有了高素质人才来源

主持人: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机制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谈万强:地方大学生干部作为新型军事人才群体,有着独特的素质优势。他们年轻,富有朝气,把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科学精神、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前沿的学科知识带到工作实践,能够全面促进部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套路等方面的进步和优化,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

杜人淮:把军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采取直接接收、定向招生、在校选拔等多种形式选拔培养后备军官,可以将选拔培养工作延伸到招生阶段和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确保了军队有稳定可靠的高素质人才来源。

邓文和:实践证明,经过地方高校和部队双重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打牢了思想基础,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专业能力,迅速成为科技强军的生力军。据统计,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10余万名地方大学生干部中,有4500多人走上师团职领导岗位,近6万人在各种专业技术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许多成为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带兵人。

杜人淮:随着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机制的实施,军队院校的结构、培训任务等得到了合理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也得到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军在院校总体规模压缩的前提下,进一步精简了学历教育院校数量,增加了任职教育院校数量。

邓文和:与此相适应,军队院校的培训对象也由青年学员为主,转变为任职干部为主;培训任务由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任职教育为主。由于任职教育对象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取得国民教育学历,科技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使军队院校能够得以将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主要用于军事专业教育,对有效提升军人军事专业知识和技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完善

主持人: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谈万强:一是力度还不够大。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260万,全国计划招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达20多万,但我军这几年接收的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比例仅占到生长干部的1/4,相比西方国家,这一比例明显偏低;二是国防生选拔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如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国防生学习训练热情不高、签约对象中途毁约违约等现象。

杜人淮:目前,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还存在一个培养层次、结构和培养方式问题。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急需各类高层次的人才。从最近几年依托培养的实际情况看,主要限于本科生的培养,特别是国防生。相对来讲,依托国民教育培养部队急需的高学历人才和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所占比重偏低,从而使部队某些重要岗位所面临的人才短缺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缓解。

邓文和:当前,我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指军队一般干部的培养,没有完全涵盖军队人才建设工程中的指挥军官、参谋、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士官5支队伍,依托培养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军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另外,在依托培养方式上,也主要以普通高校招收选拔国防生、招收普通高校毕业生入伍为主,而军队院校和普通高校联合办学、组织军队人员到普通高校学习深造和特招等方式,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推广使用,依托培养的功能和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主持人:如何进一步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机制?

杜人淮: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机制,需要把握和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地方大学生干部经过院校学习,基本具备了干好本职工作的素质。但未来信息化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员没有综合的素质结构,就不可能驾驭信息化战争。因此在选拔培养人才时,要强化“复合”意识,培养熟悉多种专业的“通才”。还需要把握和处理好“留人”与“环境”的关系。军队人才的流失,实际上是军队建设资源的流失。保留人才就是保留战斗力,就是提高战斗力。讲觉悟、讲奉献无疑是正确的,但仅此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营造良好的留人环境。要靠事业留人,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大事;要靠待遇留人,真正使一流能力、一流绩效的一流人才得到一流待遇;要靠关爱留人,真正在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人格上尊重。

谈万强:依托普通高等教育选拔培养军队干部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把好入口关。从在校大学生中遴选军队干部培养对象,可尝试实行对培养对象先考察后签约的方式,并适当延长考察期,以此降低对培养对象评价的不确定性,提高遴选培养的质量。

邓文和:对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定向国防生的培养,需要军队和地方高校通力合作,加强在校期间的培训管理,搞好跟踪考察,实行全程筛选。从普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应届毕业生中直接遴选军队干部,由于存在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着重完善对应聘者信号的甄别制度,认真审查、考核和鉴定应聘者所学专业、学习成绩、学历含金量、志愿偏好、心理素质等有关内容,建立完善包括笔试、面试、体能和心理测试等方面的规范化考核程序。

主持人:陈劲松

杜人淮:此外,还可考虑实行对应聘者的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不合格者不再正式签约,努力做到用优汰劣,好中选优。选送现役干部到地方高校学习深造,包括报考和攻读地方高校硕士、博士学位,也是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的重要渠道。(人物素描:赵和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