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有文化的校园

2006-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军云 我有话说

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民盟、民进联组会的讨论时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知识和文化的产出源、孵化器和辐射源。构建有文化的校园,不仅是完成好自身根本任务的需要,同时对全社会也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校就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特别是高等学校高知云集,培养的也是未来的高级人才。学校还是一个缺文化的地方吗?可是,有知识就一定有文化吗,就一定有品位吗,就一定有水平吗?

先看一些发生在学校的现象:上课铃响了,一位教师蓬头垢面,穿背心短裤,无精打采地走进教室,心不在焉地给学生讲课;下课铃响了,学生鱼贯而出,你推我搡,拥挤不堪;餐厅售饭口前,挤作一团,责骂声不断,即使排队,也是加塞不绝;教室课桌上,不堪入目的“课桌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建的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启用没几天就脏乱不堪、小型公用设施损毁严重;图书馆里,公用图书书页缺损丢失乱写乱画;修剪整齐的草坪,被人用脚固执地走出一道道醒目的“伤痕”;考试作弊、学术剽窃更是屡禁不止……

“文化是什么?”“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是台湾学者龙应台的回答。面对龙应台的提问,对照以上现象,我们只能感到“惭愧”。“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由此可见,对于文化而言,只有知识是不够的。学校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必须首先构建有文化的校园。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坚定信念,就每一个个体而言,它最终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待人接物、面对自然的具体实践当中。知识只有被吸收消化,才能内化为素质、修养,只有在实践中外化出来,才能转化为能力、水平和气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构建有文化的校园,做到知荣明耻,应该首先从培养有文化的人抓起,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抓起,从类似于以上所列举的“没文化”的实际现象抓起。(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