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农村的开拓者

2006-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我有话说

刘春海当选为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党总支书记至今整整十年了。十年里,双街村的变化可太大啦:村集体固定资产由原来的900万元激增到现在的6亿多元,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2000多元提高到了18000多元;十年里,刘春海一直恪守着给自己定的“三条戒律”:“不自办企业、不在企业参股、不让亲属介入村里的经济往来”;十年里

,每逢村党总支换届改选,双街村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总是自发地到镇党委“上访”:“双街村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刘春海,我们要求让春海连任书记……”

“带领大家闯出一条致富路”

1997年春,年仅33岁的刘春海上任伊始,面对的是一副烂摊子:不但村集体经济发展慢,8个村属企业效益差,而且村务管理混乱,公益设施落后,村容环境脏乱差,偷盗现象严重……

年轻气盛的刘春海说:“既然乡亲们信得过我,我就横下一条心,哪怕拼上一条命,也要带领大家闯出一条致富路!”从当时村里电费收缴难、村容村貌差和企业改制慢这些村民意见最大的问题入手,他带领村党总支连着烧了“三把火”:党员带头缴齐电费欠款,并张榜公布;投入资金挖排水沟,铺柏油路,村容村貌迅速改善;以租赁或出售的形式对村办企业改制,使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当年就为村里增加了上百万元的收入。

1999年,双街村得到了区里2000多万元的占地补偿金。当时有人主张把钱存起来吃利息,有人要求把钱平均分配……刘春海觉得把钱平均分给1400多名村民,虽然省心又省事,但终非致富之路;如果用于集体投资,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失败了,自己将成为双街村的罪人。思来想去,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他把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决定发挥双街村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地理优势,投资建设中小企业工业园。在村民的信任支持下,双街村投资4500万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占地110亩的天津市第一家村级外国中小企业工业园。如今,法国乐百氏、意大利威顿等9家中外企业已落户园区,整个工业园年销售收入突破4个亿,仅租金一项就为双街村每年带来580万元的收入,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当村干部,就是要有点奉献精神”

过上了富裕日子的双街村人用心中那杆秤称出了刘春海的分量,他们说:“春海是个干净干事的好干部――他为村里每个企业都付出了无数心血,却没占一点股份;村里每年都有几千万的收入,他没比别人多拿一分一厘。”

刘春海说:“一个人如果把钱看重了,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就轻了――当村干部就是要有点奉献精神!”

村里建设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严格走公开招标程序,刘春海从不允许村干部及亲属从这些工程中捞半点好处。他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乡亲们选咱当带头人,是盼着咱们一门心思地带着他们谋发展、奔小康。我们可不能为了个人的小利益影响到全村的大发展啊!”在刘春海的带动下,多年来双街村的党员干部没有一人从事过第二职业,全身心扑在了村里的工作上。

刘春海常说:“群众最难、最盼、最忧的事,就是我们最急的事。”养老问题是农村的一个大问题。双街村富裕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上养老保险,按月发放养老金。如今双街村年满18岁以上的村民全有了养老保险,270名老年人每月都能领取500元养老金。72岁的村民吴恩林呵呵地笑着说:“我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上年纪了村里还给发‘工资’。”

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需求更不能忽视。在刘春海的倡议下,双街村先后投入180万元,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村民健身基地,翻修了村民学校、文化活动室。

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刘春海用勇于开拓的精神,换来了双街村的飞速发展;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了百姓的一片爱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