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高”一“低”天地宽

2006-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暮春的安徽工业大学校园,绿树婆娑,鲜花盛开。比绿树和鲜花更让师生们感到心动的是毕业生就业的好形势,50多家单位集中进校开设就业市场,上百家企业陆续进校招聘人才,一份份就业协议被提前敲定。

面对高校毕业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安徽工大为何能够“逆市飘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宇业珍告诉记者

:“来校要人的单位多数都是‘老主顾’和‘回头客’,反映了安徽工大毕业生的示范效应。”而这些“老主顾”、“回头客”的评价是:安徽工大的学生用着顺心,普遍是能力较高,期望值偏低。

一“高”一“低”,正是安徽工大在学生培养上的着力点。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是安徽工大为提高新形势下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而采取的应对之策。为了这个“高”,学校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入手,重视专业外延发展和注重专业内涵建设相结合,优先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业与加强传统学科专业和应用性学科专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并对生源短缺、口径较窄、就业率低的专业实施控制招生和专业转向,从学生培养的最前端解决定位问题。同时,安徽工大还在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大学教育两个关键环节,实行重点攻关。针对大学生入学前的应试教育问题,学校注重“学习改革”,不仅在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展“学习”教育,而且专门开设“专业学习”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针对大学生应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以素质教育为内涵,以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创业精神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实践为定位,集理论研究、技能培训、创业实践于一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校出台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并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计划,对学生的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方面给予特色学分的奖励,给予获奖项目指导教师教学科研奖励。

从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到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从“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进项目、进课题,产学研密切结合,到进行创新能力试点教育,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创造学原理、创造工程学及创造力开发方面的知识体系……课内课外和动脑动手的相辅相成,让安徽工大的学生站在了“领先一步”的起跑线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安徽工大的学生届届获得大奖,团体名次一直比较靠前;在校学生申请专利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87项。与之相对应,一批大学生开始用自主创业取代了被动就业,2006届大学生金虎、汪海洋、曹建明就创立了扬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企业互联网商务应用方案的研究,已成功为多家公司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商务应用方案。

能力提高了,观念还要更新。安徽工大以“基层成材”为主题,举办了“校友论坛”、“教授博士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编印了《校友风采录》,重点宣传一批从基层干起,有所成就的校友,坚定在校学生“基层成材”的信心。教育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基层,重新认识基层就业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学校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层社区、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社会实践和认识实习,增强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安徽工大还以组织志愿服务西部和安徽基层计划为契机,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国家“三支一扶”政策,唱响“到农村去创业发展、到基层去建功立业”的时代强音,努力在毕业生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积极导向,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感召和动员大学毕业生自觉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锻炼成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家和安徽省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和志愿者优惠政策外,学校还对参加“志愿服务西部和安徽基层计划”的志愿者给予政策优惠。

近几年,安徽工大有54名毕业生作为安徽省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有40名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和安徽基层计划。目前,这些大学生已经成为基层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赢得了基层干群的赞誉和拥护。该校2003届毕业生谢丽平同学被派遣到云南省墨江县,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并应地方要求提前一年结束志愿服务,落户墨江从事教育工作。谢丽平还作为安徽省赴云南省服务第一批志愿者代表作先进典型经验介绍,并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志愿服务西部毕业生银奖。

能力提高,竞争的实力增强了;期望值降低,制胜的把握变大了――一“高”一“低”,给安徽工大的毕业生就业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从2001年以来,实现了毕业生大幅度增加、就业率不降反增,2005届本科、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5.84%和95.3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