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魅力广西

2006-05-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编辑:郭红松 摄影:郭红松、贺肖华、徐应宁等 资料来源 我有话说

开启“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

党的十五大以来,广西文化建设成就斐然: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文化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文化节庆活动蓬勃发展,文化对外交流更趋活跃。广西正全力打造由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洋文化组成的包容开放的八桂文化,建设一个以先进文化省区为目标的“文化广西”。

将于6月9日至19日在北京举办的“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文化为媒整体全面推介广西的一项重要举措。

舞台艺术精品璀璨夺目



 

“清澈的漓水会跳舞,如果你愿意在水上踏歌;苍翠的石山会说话,如果你愿意用灵魂倾听”,广西就是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地方,广西的舞台艺术也因此绚烂夺目。《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印象・刘三姐》、《漓江诗情》、《太阳童谣》……一个个全新的艺术精灵令世人倾倒,广西也因此成为国内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省份之一。

1、《八桂大歌》(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大奖”)

2、《妈勒访天边》(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全国舞剧比赛“荷花奖”金奖第一名、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第七届中国戏剧奖)

3、《印象・刘三姐》(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国家文化部首届创新奖)

《妈勒访天边》

《妈勒访天边》

《印象刘三姐》

《八桂大歌》

漓江画派打造成功

 

 

广西把打造“漓江画派”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来抓。“漓江画派促进会”2004年在桂林成立。通过“签约画家制”、“项目资助制”等鼓励创新机制,广西画家以群体态势,倾力打造“漓江画派”。作为广西美术创作思路和形象的总代称“漓江画派”已成气候。

《漓江百里图》作者黄格胜、油画家张冬峰、雕塑家石向东……以其秀美、幽静、沉着、生动、含蓄的艺术观念,成为“漓江画派”的核心。

《漓江百里图》作者黄格胜

年轻作家群体异军突起

 

 

1997年,广西开始实施作家签约制度,这一次向文坛的集体冲击收获丰硕。一些作品先后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实现了广西文学史上零的突破。广西文坛迅速活了起来,东西、鬼子、凡一平、张燕玲、张仁胜……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犹如“连环炮”在中国文学界炸响,一股更为年轻的“文学气候”正在这片红土地上形成。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前沿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交汇的中心。在南宁,专门接收东盟国家学生的班级数量和规模年年见涨。光2005年,就有8个东盟国家派出电视制作队伍到广西采风。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艺术团队近两年互访达80多次;一年一度在南宁举办的“风情东南亚”汇演更成为展示东南亚国家最新艺术成就的大舞台。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文化旅游相映生辉

 

 

 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广西旅游收入总体上呈快速上升态势,全区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593.3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33亿美元,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1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86亿元,全区旅游总收入累计1203亿元。对广西来说,旅游在文化中找到路,文化在旅游中找到钱。

广西“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情况变化

德天跨国瀑布

文化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广西12个世居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滋生了许多色彩斑斓的节日,成为文化“链”中的熠熠珍珠。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弘扬了民族文化,打造了新的文化品牌,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拥有“中国节庆文化风向标”之称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从举办之初到2002年,共签订577个正式合同,项目金额达240.58亿元,还签订了214.97亿元的商品成交合同。2002年民歌节大胆创新,成立独资公司――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资金筹措和演艺活动的策划经营,民歌节市场化运作逐步走向成熟,文化品牌向产业品牌提升,近几年来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都在三千万元到三千五百万元之间,探索出中外民族艺术交融与市场化运作相生相济的成功实践经验。

明仕田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