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庆渝北:建设所有农民都喜欢的新农村

2006-05-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张国圣 我有话说

本报重庆5月17日电(记者张国圣)趁着几天农闲,杨孝莉抓紧时间请人来家里建沼气池。“前几年别的村子开始用沼气时我们就自己掏钱,没想到政府还会给我们提供材料。”30多岁的杨孝莉说。

杨孝莉的家在重庆市渝北区张关镇水溶洞村。张关镇是渝北区的一个山区小镇,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距最近的城区46公里。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目标。

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渝北区和张关镇党、政领导和所有相关部门广泛征求农民意见,提出了“六有六无”的目标。“六有”就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健全的民主管理、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优美的村容村貌、有持续的思想教育、有较好的社会保障;“六无”即无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和歧视残疾人现象,无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黑拐邪假等“七害”事件,无重大刑事、治安、经济案件和重大事故,无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事件,无群体性或恶性上访事件。

张关镇党委、政府首先回答农民迫切希望解决的增收问题。针对耕地少、基础差的矛盾,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以发展草食牧畜、反季节蔬菜和优质水果及优质稻种为重点,全方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几年努力,张关镇成了渝北区的党员电教山羊养殖示范镇、生态农业示范镇、淡季蔬菜专业化镇、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镇。

独特的山地气候,也让农民看到了城郊休闲游的“钱景”。渝北区又及时引导农民实现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风尚等“六新”目标。老君山村二社杨义术家10前修了一栋两层的小楼。这几年他改水、改厕,建沼气池,区、镇都送来了材料。杨义术一家现在仍住在这栋小楼里,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室内窗明几净,与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好多城里人来了都羡慕我们住的是‘别墅’。”杨义术笑着说。“六新”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张关镇还成了全国风景名胜区。

城乡联动共建的文明工程,也成了张关镇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渝北区委要求,所有区以上文明单位都必须对口一个村开展共建文明工程。这些单位帮助村里建起了村民学校、科普阅览室、科技网吧。村民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村民集体学习,科普阅览室的《贴近农民知识读本》,既有《科学种田123》,也有《进城务工常识》。这些都成了“抢手货”。

2005年,张关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年前的1500元增加到了3500元。老君山一社的李桂花说,这些年区里、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提出的思路,总是很快就能得到农民的响应,因为“这些都是农民打心眼里想要的东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