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究式教学”缘何步履维艰

2006-05-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承印 马艳芝 我有话说

当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

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很少甚至不愿意去运用探究式教学,甚至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花哨”的东西,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探究式教学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情况依然存在。

面对如此状况,我们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是什么束缚着探究式教学的进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既有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一些外在的客观原因。

主观因素:

――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在我国,很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可行的;认为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通过比接受式教学更好的方式去掌握知识,却没能理解探究式教学有着比获得知识更丰富的意义。由于探究式教学本身比较费时,且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学生的成长,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探究式教学的热情。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多是一些“专家讲座”式的,教师只是从宏观的教育学角度了解了一些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意义和一般特点,而和自己从教的学科教学实践有距离,致使很多教师听得热血沸腾,而一回到在教学实践中却不知道如何应用。

――教师驾驭探究式教学的能力欠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如教育科研能力、问题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把握探究过程的能力等。由于教师自身的探究教学能力的限制,使得探究教学过程力不从心。如有的教师在实践中有完整的探究教学程序,却没能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从而使现实的探究教学往往只有表面形式,无实质的精神。也有的教师探究内容选择不当、提出的问题难度把握不好、在探究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机械照搬探究步骤;过于强调过程,忽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等。

客观原因:

――学科探究式教学文献缺乏。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我国目前也有大量有关探究教学的著作和论文出现。然而它们的理论性太强,中小学教师比较喜欢的直接结合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以及教学视频却很少,教师很难将一些宏观抽象的探究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也是束缚教师放不开手脚的一大因素。

――评价体系的滞后。自从探究式教学引入基础教育以来,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很多教师也理解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及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中考、高考命题也正在一步步地向着新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却相对滞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原有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迫于中考、高考成绩等评价的压力,而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探究式教学尤其是传统理科课堂教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中,做实验是它们不同于其他人文和艺术类学科的一大特点。理科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中也常常使用实验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或一些偏远山区,学校很难负担得起学生探究实验甚至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外出交流、培训需要的经费,学校无法满足,教师对于探究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掌握,也就成为无源之水了。

探究式教学对于基础教育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方面:

首先,坚定探究教学信念,提高探究教学能力。国外的研究表明,教师只有从根本上理解了探究教学相关理论,坚定教育信念,才能使探究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教师要不断地将这种教育信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探究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提高探究教学技能。

次,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当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能仅做“教书匠”,要做“研究型教师”。如今,“校本教研”、“行动研究”等在教师中间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汇,而这也是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改变原有思维模式,以研究者的身份去介入课堂教学,研究出适合本校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的校本探究教学模式。这不仅能锻炼教师自身的探究式教学能力,而且还能丰富探究式教学理论。

再次,充分利用好农村的资源。农村学校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所面临的困难更大。然而,农村也有着城市所没有的自然条件。例如“探究不同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就是一节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自然环境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生物老师带领学生从农村的蔬菜大棚、菜地、河畔等地方的土壤中找出无脊椎动物,并分别探究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研究,不仅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而且探究后能把有益动物放回大自然,也提高了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物的意识。

外界支持: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政策上进行支持。由于探究式教学实践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从政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制定激励制度、聘请专家或教研员深入课堂教学,对一线教师进行专业支持。使他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环节入手,亲身感受探究式教学如何从理论的庙堂走向实践。

其次,探究式教学技能培训应落实在学科上。要搞好探究式教学,就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程,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通过课程集中体现出来,并通过教学活动来转化。教师只有从深层次理解了探究教学的相关理念,才能将其深层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对教师的这种培训要落实在学科教学上,通过让老师参与、观摩名师授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等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以及驾驭探究教学课堂的能力。

再次,理论工作者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应“学科化”。从教育学理论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高度抽象的探究教学的研究成果最好能应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实践;而从教师的教学实践需求来看,最好能将这些高度抽象的理论学科化,方能更接近教学实践。为什么很多教师都更加倾向于看一些具有针对性、直接可以拿来应用的探究式教学案例也能说明这一点。理论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应在课堂,通过教师的学科教学活动来转化,来体现它的价值。

总之,探究式教学的出现,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需要各方发挥各自的特长,通力合作,保证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