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国对日外交思想研究的创新之作

2006-05-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海滨 我有话说

近年来,民国外交史的研究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围绕着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推进了民国外交史的研究。但是关于民国时期外交思想的研究却略显不足。近读赵英兰教授的新作《派系与外交――民国时期对日外交思想研究》,深感作者独辟蹊径,突破了以往只注重反

日、排日、抗日倾向的思想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民国时期不同军政派系的师日、联日、排日、反日、抗日以及媚日、投日、降日的外交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丰富了民国外交思想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全面系统、不乏特色创新的力作。

作者对各派系对日外交思想中的师日、联日以及反日、抗日的爱国思想,给予以充分肯定。该书对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师法日本,变法图强以便使中国走向自立自强道路,革命派联合日本,以谋求日本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谋求中国最大利益等主张,并对其反日、抗日的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为宋哲元“宁为战死、不做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和“向日本打出前途”而喝彩,为李宗仁在国难当头“焦土抗战”的决心的而感动,为张学良深明大义,倡导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而振奋。

该书对一切投降卖国思想和行为,予以无情的抨击。作者对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复辟的支持,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卖国行为予以批判;对皖系与日本勾结,借助于日本力量排斥异已,制造国内混乱局面,以及借助日本力量实现武力统一的行为进行无情地鞭挞,指出这种联合无异于与虎谋皮,得不偿失。

对于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与日本勾结、周旋的外交策略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民国是军阀割据的时期,复杂的中国局势,使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为了保住各自的利益,在对日外交上也采取了相应的策略。桂系李宗仁为割据广西,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相抗衡,曾与日本频繁交往,以实现“师夷长技以倒蒋”的目的,但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李宗仁还是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毅然断绝了与日本的联系,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奉系张作霖为了实现“君临东三省”的目的,也曾经依靠日本,但是当日本的控制限制了张作霖向关内发展的时候,二者的矛盾凸现出来,张作霖思想中的反日、排日的动机,最终为日本人所不容,他惨死在日本人之手。宋哲元在对日态度上,也随着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出现过波动。作者对这些地方实力派在对日外交思想上的变化,依据历史事实,进行了分析评价。

对于蒋系集团对日外交思想,也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作者对于蒋系和服务于南京国民政府派系的对日外交思想的评价,抛弃了以往对其联日行为和倾向的简单攻击和谩骂,对其所处的形势和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客观细致的分析。在批评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为反共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向日本妥协的同时,指出蒋介石也没有完全放弃抗战,而是随着国际和国内局势的变化,在处理与日本的关系上,也时而亲善,时而妥协退让。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深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的对日外交也采取了强硬态度,特别是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面积极寻求国际援助,一面发表宣言,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并且与共产党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中国国内全民抗战的高潮。作者认为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的对日外交思想有妥协软弱的因素,但也从全民族战争的角度,肯定了蒋介石、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派系与外交》一书是国内系统研究民国军政派系对日外交思想的第一部专著,是对民国外交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作者单位:绥化学院史地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