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还“水城”灵动的双眸

2006-05-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董迅石 我有话说

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古城,水乡泽国,依水而筑,“水”是这个城市最灵动的双眸。但是,近年来,水质恶化却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苏州古城区内民居稠密、民居前临街后依河的生活状况,造成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河道。此外,古城区内河道岸坡一般为直立硬质护岸,使得面源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

,加上古老建筑多且不能承受施工扰动的特点给水环境的治理带来了极大困难。3年前,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治水”难题,河海大学经过全面调研,知难而上,提出了一整套治水方案,获得了有关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3年后,随着河海大学主持的苏州水环境治理重大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苏州河开始草青鱼游,闲暇时到河边散步逐渐又开始在苏州市民中流行起来。

“水天堂”遭遇的尴尬

因水闻名的苏州,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江南水乡苏州也有着“水天堂”的美誉。

但是,近年来,随着水质的恶化,苏州的“水天堂”开始遭遇尴尬。几年前,来自新疆的刘小姐刚到苏州时,为苏州的小桥流水所惊讶,然而观察后却发现苏州水并不那么清澈,有些地方的水甚至还会发出一阵阵恶臭。她失望地告诉记者,在市区河道暗绿色的水面上,她常看到有垃圾漂过,这样的场景很难让人将苏州与“水天堂”联系在一起。家住平江路的李先生更是深有体会:他小时候经常在水里游泳,家里人也经常在河里洗菜淘米,而现在这种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水闻着都让人难受,更别提饮用了。

说起苏州水质的恶化,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生产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接到居民的投诉电话,反映饮用的自来水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居民所闻到的气味主要是水的嗅味,由于水源地水质急剧恶化,生产常规工艺去除不了嗅味,一旦发生源水恶化,水厂就会通过投放高锰酸钾处理超标源水,对水中副产物进行消毒,从而确保出厂水的水质。最近几年,因为水源地水质问题,苏州的部分水厂已经减产,原来设计能力日产量12万立方米的水厂,现在日产量不得不减半。“有着这么丰富的水资源,我们苏州居民却连饮水都成了问题,这不是最大的讽刺吗?”这位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治水”需要把技术“扔”进水里

“治水就需要把技术‘扔’进水里!”,作为“苏州市水环境质量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的首席专家,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严以新教授的话掷地有声。据严教授介绍,2003年,河海大学对苏州水环境的治理提出的方案是:通过河网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园林池塘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技术、古城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总体方案这样三个子课题的研究与示范工程实施,大幅度削减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的污染负荷,全面改善示范区的水环境质量,以建立人水亲和的自然景观,形成具有江南河网城市特色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并保证其长效性和持续性。

3年过去了,2006年春节,记者到苏州出差,时值寒冬,但在苏州桂花新村的小河旁,记者却看到,清波荡漾的水面上飘浮着几块浮床,上面有的长满水芹菜,有的长着龟背竹和水上草皮,高低相间,充满绿意。再细看,河里还有金鲤鱼游动,为河水带来了勃勃生机。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河海大学的戴全裕教授。戴教授介绍说,这是“苏州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项目――首期南园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该项目自2005年5月启动以来,选择苗家河作为综合示范河,采用“浮床植物+滤食性动物”净化技术和城市面源污染物控制集成技术,以净化河流水质与削减进入河网的污染物,实现苏州水环境质量改善。同时,他们在浮床及生态滤床上选用具有良好耐污、去污能力又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四季常青植物,以提高园林城市的生态景观效益。“经过半年多的实施,试验的河段没有水花生爆发,水质透明度达到80?100厘米。这已经达到了我们期望的效果。”戴教授自豪地告诉记者。

让“江南水乡”真正“梦绕魂牵”

近日,家住桐泾河附近的汪阿姨经常看到有人在河边垂钓,她好奇地凑近一看,居然真的有鱼。慢慢地,汪阿姨还发现,这条河不再如以往那样“又黑又臭”,现在即使走到河边也闻不到异味,河水也开始清澈许多。像汪阿姨这样的苏州市民不在少数,苏州水的变化正慢慢地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河海大学的专家组功不可没。三年来,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牵头,以博士生导师严以新教授为首席专家,组织学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资源环境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以及合作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开展多学科的联合攻关。目前项目示范区的水质已经明显好转,透明度已由原来的30-50厘米提高到100厘米以上,夏季藻类的恶性繁殖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净化与水上景观建设相结合,并与陆上景观相协调,得到了广大居民及领导的一致好评。示范区的经验正在苏州古城区河道推广。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极大地改善了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环境和对游客的吸引力,为苏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在此次“苏州水环境治理重大项目”中,河海大学研究提出的城市河网水动力分级循环控制技术,仅此一项就为苏州市政府每年节约250万元的调水运行费用,“治水”带来的效益可见一斑。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个移居海外的老太太。说起苏州水质的改善,她欣慰地告诉记者:“苏州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前几年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却发现让我梦绕魂牵的故乡水在发黑发臭。这次回来看到河水正在一天天好起来,我已经决定回国定居了,这样的江南水乡才能让我安享晚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