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面对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6-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庆祥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试图建立一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反映时代精神和当代中国实践发展要求、吸收当代科学、当代哲学优秀成果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陶德麟、汪信砚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出版),用哲学关注现实、用思想传递时代
,从对历史、时代精神、当代实践这本“书”解读入手,提出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根本问题,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与方法进行研究,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生点。

总体来讲,马克思主要是在哲学论战中,在辩证理解和对待自己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关系中,在反映时代精神、实践要求、科学成果和哲学成果中,来开辟哲学道路的;在哲学发展与创新方面,更关注当时实践、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最高成果。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所开辟的哲学道路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进一步行走的道路;要真正获得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资格,就必须以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为立足点。从这个意义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根本路径。

这本书立意与思路清晰,那就是在面对、分析、汲取和概括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发展的最高成果的基础上,既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观和哲学观,又力求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面对当代实践这一问题上,本书取得的最新成果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本书首先揭示了当代实践的特点,即具有“大”技术中介系统――大技术、大规模和大效应,且向科学化、知识化方向迈进。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即关于当代实践的全球意识、未来意识、人类意识。以此为前提,本书又进一步研究了当代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性及其合理性实现和当代实践的主体性条件等重大问题。

在面对当代科学这一问题上,本书取得的新成果即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本书首先揭示了当代科学的特点,即科学研究的活动规模巨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当代科学体系深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当代科学的发展表现出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趋向。以此为基础,本书建构了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关于当代科学的系统观、产业观、当代科学的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观。接着,又进一步研究了当代科学体系中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当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当代科学的功能等问题。

在面对当代哲学这一问题上,本书取得的新成果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首先,分析了哲学的现代发展和当代特点,即当代各种哲学派系之间互相渗透相容的趋向十分明显;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以及现代哲学的传统探源十分突出;东西方哲学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当代哲学的深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及其一体化趋向尤为显著。之后,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这就是: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哲学的使命与功能不仅是认识世界,更主要是改变世界;现代历史条件下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哲学”。根据这种理解,并汲取当代哲学的最新成果,本书认为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应是:关于当代哲学的时代意识;关于当代哲学的批判意识;关于当代哲学的世界意识。以此为基础,本书进一步分析了自然哲学的当代命运、社会历史哲学的当代命运、人的哲学的当代命运、科学哲学的当代命运、道德哲学的当代命运、宗教哲学的当代命运、艺术哲学的当代命运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发展等问题。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进行了反思,在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发展,阐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这就是:强化民族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强化世界意识,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世界化;强化人类意识,自觉捍卫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