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政府在金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6-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艳娇 刘智 我有话说

金融体制改革多年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敏感话题,一些人甚至担心中国的金融改革有一天会“崩溃”。但改革走到今天,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未出现怀疑论者所忧心的情况,而是不断完善且日益繁荣。但中国经济及金融改革

在未来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基于此,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办、北海银河集团协办的“第六届中国金融论坛”前不久在南宁召开,论坛对我国20多年来金融改革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回顾和讨论,并就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金融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著名金融学家黄达、张亦春、吴念鲁、张志超,白钦先、孔祥毅,以及来自国内财经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认为,不能忽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金融业方面的巨大差距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改革中的本土化发展方式及其成功经验,也不能因袭传统观念。中国金融界乃至整个经济界需要立足实际,反思历史,思考未来,认真梳理以往改革中的经验教训,推动新一轮金融创新。

我国多年来的金融改革是由政策推动的,其中,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1985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中国股票市场的建立、农信社改革及2005年的国有银行改革是重大的改革举措,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从当前情况看,尽管中国的金融体制仍是政府主导型的,但基本上改变了以往行政过多干预的状态,并注重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谈到金融安全问题时,与会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快速流动,国与国之间竞争和利益冲突加剧,在金融开放的同时必须关注中国的金融安全。当前中国还不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贸然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非常危险。此外,如何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藏汇于民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我国目前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发展中区域布局失衡、货币市场发展滞后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还存在股市发展中过度投机、金融机构发展后劲不足、国际化程度不高、综合经营与分业监管等问题。为此,金融改革还需立足长远规划,进行阶段性的安排。

政府在金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学者们讨论的重点。在改革中,政府的活动领域相当宽,其对金融发展既有正面作用,如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对渐进性的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为市场信用的形成提供时间和空间。同时,政府的过多干预也易导致传统增长方式的回潮,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难以有效建立等。与会者强调,讨论政府与市场关系时必须重视约束条件。比如,新加坡模式虽比较成功,但其约束条件与中国有较大不同,不能盲目照搬其经验。

西南财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系统梳理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及蕴于其中的虽不成体系但也闪烁光芒的思想火花,对中国金融改革及学术进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国金融论坛”是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发起,诸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及研究单位共同支持和参与建设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论坛。论坛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