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逻辑需要关怀生活

2006-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肖国忠 我有话说

记者:您最近正在倡导“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您的动机是什么?

刘培育:这个倡议是我和同事共同提出来的。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是一种正确思维与有效交际的理论,与每个人都有

关系。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推广、普及逻辑学,让逻辑学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普及逻辑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逻辑学的课程,出版社可以通过出版逻辑学的读物,等等;而“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正是我们提倡、推广逻辑学的一种方式!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语言在空前活跃、丰富的同时,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的现象也相当严重。不论是法律条文、经济合同、决策论证、广告说明,还是官员讲话、教师授课、传媒报道,几乎都能看到概念不明确、推理不正确、论证不科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逻辑语言方面的问题妨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任其蔓延,对于我国文化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报刊作为重要媒体,在语言使用上起着引导、示范的作用。为了在广大群众中培养科学思维、倡导规范使用语言,净化语言环境,推动民族文化的顺利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我们倡导举行这样一次活动,希望借此能为中国逻辑学的当代发展和普及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记者:您刚才谈到逻辑学与每个人都有关系,那么逻辑学在现实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哪里?

刘培育:人是有思维的,人的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语言交流。语言交流有成功与不成功之分。而掌握了语言逻辑对于提高人们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又比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个层面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失范”、“无序”的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人们期望社会的规范化、有序化,其实质是呼唤社会理性,而逻辑思维正是支撑人类理性大厦的基石。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请全球500多位教育家列出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其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居16项教育目标的第2位,可见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呼唤社会理性和法治建设,要求人们之间进行健康有效的交往,这就离不开逻辑思维。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要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样离不开逻辑思维。有人说“创新要冲破逻辑思维的束缚”,不对!创新思维是一个过程,创新问题的提出、解决和论证都离不开推理,违背逻辑思维的创新不可能是成功的创新。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逻辑学的研究还存在什么问题吗?应该怎么解决?

刘培育:问题当然是有的。总结起来看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社会对逻辑不够关注;二是逻辑对社会不够关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基础学科包括了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逻辑学是排在第2位的。可是在中国,人们对逻辑学的重视不够。即使学校里开设逻辑学,在一些学校也往往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学过逻辑学,这说明人们对逻辑还不够关注。中国这么大,社会问题不少,很多问题是需要从逻辑上去论证的。尤其是现在提倡建立法治社会,创新型国家,没有逻辑做支撑是不行的。当然,出现这种现象,逻辑学界自身也要检讨。我一直认为,社会不够关注逻辑其中一个原因是逻辑不够关怀社会。比如,有的学者虽然一辈子都在研究逻辑学,但却一直是“书斋式”的研究,很少步出书房去关注社会现实,导致其研究与社会现实越来越远。我不反对必要的“书斋”式研究,但同样要关注社会现实。只有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我们的研究才有生气,也才会有前途。所以我主张逻辑学的研究要给予社会以更多的关怀,逻辑学应该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这也正是促使我转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前是搞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的,但现在我把很多精力放在了“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的教学上,是想借助教学来做一些普及工作,帮助更多的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这也是逻辑对社会的关怀。

目前,逻辑学工作者除了搞好逻辑学的研究之外,我想至少还得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搞好大学的逻辑教学,让学生感觉到逻辑学是有用的,让学生从心里喜欢逻辑学,从而努力学习逻辑学;二是继续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逻辑问题和逻辑需求,有针对性地撰写一些大众性的逻辑读物,让人民大众有机会接触逻辑学,学习逻辑学;三是通过各种形式为逻辑学“适度”造势,让更多的人关注逻辑学。比如通过媒体多做宣传,通过召开会议加强交流,等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