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水手本色

2006-05-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冯蕾 我有话说
李伟雄,一位陆军军营走出来的汉子,竟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他从部队转业来到他的第一艘船――红旗176号,从实习水手到水手长,在海上一干就是20余载。因为家庭条件困难,他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

。转业到船舶工作后,他要求自己做到“学历不高,但能力要高”。

“我还是实习水手时,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傅。他做水手多年了,经验丰富。我不懂就问,哪怕是很低级的问题,”李伟雄说,“后来,慢慢觉得知识不够用,就参加了培训班,学习各种工艺。白天没时间看书,就晚上看。”年复一年,李伟雄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干过的船舶,每次验舱都是一次性通过,租家和船东给予好评甚多。

多年来,李伟雄工作过的船已不下十艘。

“百花山轮”是船龄较老的一艘。船况差,而且有四个克令吊(装吊货物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量很大。如果发生因克令吊故障影响卸货,将会损失船期。许多人不愿意上这类船。李伟雄却不怕。他有时一天在克令吊爬上爬下十几次。克令吊的钢丝有的长130多米,高10多米,过去水手换一根钢丝穿引、绑扎需要3个多小时。李伟雄感到,换钢丝要花费这么多时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于是,他对换钢丝的方法进行研究,从废料中找到被搁置很久的“对接套”。他尝试把“对接套”接在钢丝两头。通过调整对接套可以实现自动升降钢丝,换一根钢丝只需一个多小时。省却了穿引、绑扎的工序,大大减轻了船员的劳动强度,船员们赞不绝口,都敬佩地叫他“雄哥”。

2004年8月,李伟雄来到“宝中168轮”工作。这也是一艘老旧船,船体结构存在一定缺陷,保养一次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他焊工技能好,每次都亲自上阵,有时一次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双眼熬红了,仍坚持下来。长期的保养工作中,他发现,货舱污水井盖经常在卸货时被推土机压塌,造成大量的残煤流入排污管系,堵塞了管路导致打不出舱底水,他就自己动手测量、设计、烧焊了12个污水井盖支撑架,把井盖牢牢地支撑着,解决了船舶老大难问题。许多跟他共事过的船舶领导都说:“有雄哥在,甲板的事我们放心!”

俗话说,“跑马行船三分险”。

2005年2月5日早晨,秦皇岛港码头,室外温度零下5摄氏度,码头缆桩上挂着冰渣子。“宝中168”轮上,李伟雄和几个工友正在船头紧张忙碌着,进行离泊作业。突然,用来绑固引缆导向滑车的钢丝绳因受力过大被绷断,以千钧之力,向正在旁边作业的水手袁胜利扫过来,袁胜利被击伤,翻落舷外,跌入离甲板七米多冰冷的海中。李伟雄作出迅速反应,马上向袁胜利抛下救生圈。由于受伤落水,神志不清,袁胜利已无法抓住救生圈。

眼看着袁胜利已不再扑水,就要沉入冰冷的海水,李伟雄纵身跳人冰海,用尽全力游向袁胜利。他一边托住正在下沉的袁胜利,使其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喊叫抛来绳子施救。他凭着良好的水性,一边凫水,一边用绳子绑住袁胜利。在同伴的协助下,袁胜利终于被拉到拖轮上。等大家回头再来抢救李伟雄,把他拉上船时,他已四肢冻僵,昏迷过去。

有海上生活常识的人都明白,在零度以下的海水里,一个人浸泡水中的存活时间不超过15分钟。事后,很多人问李伟雄,是什么让他置生命于不顾跳进冰海。他说:“我是他们的‘雄哥’,我不能不管。”

近几年,他先后获得中海集团、中海国际及广州海运“优秀共产党员”、中海国际和广州分公司“十佳”水手长等多项荣誉称号。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