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马克思故居静悄悄

2006-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世嘉 我有话说

布吕肯大街10号

深山中的古城

特里尔位于德国西部山区,莱茵河最长的支流漠泽河穿城而过。虽然只是一座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偏僻小城,但它却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15年,古罗马人就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斥资在此建城。3世纪末,在迪奥克莱蒂安皇帝统治期间,特里尔一度成为西罗马帝国的都城。12世纪,特里尔的大主教当上了选帝侯,这座城市便成为侯国的都城,这是特里尔历史的鼎盛时期。1851年后,特里尔是普鲁士的一部分。如今,它是德国莱茵普法茨州特里尔专区的首府。

小城周围是树林密布的山峦,城西的漠泽河沿岸是葱茏葡萄园。虽然时值隆冬,但整个小城仍然被四周的苍翠所笼罩。市区整洁而安静,没有大都市的车流如织和人声鼎沸――这真是一座宁静而典雅的城市!

特里尔虽然位居山区,但却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整座城市就如同一个露天的艺术博物馆,到处都是雕塑、喷泉和古建筑。仅在市中心的集市广场周围就分布着从公元四世纪到十世纪修建的三座哥特式大教堂。城东还保存着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的浴宫遗址,人们可由此看出这座城市曾经显赫的地位。而就在浴宫遗址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座保存完好的可容纳25000名观众的古罗马竞技场。在欧洲,保存完好的古罗马竞技场并不多,而特里尔这座建于公元100年的竞技场则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

漠泽河孕育出的著名酒乡

其实,对于欧洲人来说,名胜古迹并不是这座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欧洲人在这里来旅游,最看重的是这特里尔的葡萄酒。漠泽河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十分湿润的气候,使得特里尔成为德国优质葡萄的生产基地,这里出产的葡萄酒也是德国的最佳品种之一。在精于酒道的一些欧洲人心中,特里尔无疑是诱人的酒乡。据说,马克思在流浪他乡的日子里,常常怀念的就是家乡的葡萄酒。

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节日,叫做漠泽节。创办这个节日的主旨就是表达对漠泽河的感恩之情,而节日的内容大多是围绕酒文化而展开。像慕尼黑的啤酒节一样,每年的七月中旬举办漠泽节时,都要吸引大批的游客来此饮酒狂欢。平时也有很多中欧和东欧的人来此度假,之所以选择这里,自然也是冲着地道的特里尔葡萄酒。

初莱本大街作为这座城市最长的一条街道,早在二百年前就是酒吧一条街。如今,这里依然是本城最热闹的地方,街道上熙熙攘攘,鳞次栉比的酒吧里人满为患。

伟人故居静悄悄

相对于初莱本大街的热闹气氛,距它不远的布吕肯大街显然是受到游人的冷遇。甚至连街灯也没有初莱本大街那样辉煌明亮。我们借着依稀的灯光找到了布吕肯大街10号。这是一座一共三层的巴洛克式建筑。门牌号下有一铜制的马克思头像,铜像下的标牌上写着: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此。

这座房子建于1727年,马克思父亲于1818年4月租住于此,住进不到一个月马克思就出生了。算是马克思真正的故居。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在这座房子居住多久。自从1835年在特里尔市国立高中毕业后,马克思就离开特里尔进入波恩大学,后又辗转到柏林读完博士;1842年在科隆担任《莱茵报》编辑,第二年该报被查封,他被迫迁居巴黎;1844年与恩格斯合作完成《德法年鉴・前进》后,由于触及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又被驱逐出了巴黎,流亡到布鲁塞尔;1849年又因同样的原因被驱逐,他只好移居伦敦。在客居他乡的日子里,他完成了《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等一大批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著作。1883年3月14日,这颗思想之星、智慧之星陨落雾都,从此长眠于海格特公墓。

由正大门进得室内,里面游人稀少,此时正是故居的开放时间,而每一间展室都显得冷冷清清。故居工作人员说,自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马克思故居的人气就骤然下降。现在来此参观的团队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官方代表团。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搞了一次网上调查,请政界、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投票,选举“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高居榜首,随后依次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阿奎那、霍金、康德、笛卡儿、麦克斯韦、尼采。

马克思的一生是求索真理的一生,也是历经艰辛的一生。他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不是个人的安乐与享受,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誓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而将永远存在;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热泪。”

马克思正是怀着这样的人生理想,在一路坎坷中,一往无前,最终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一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不论世界是怎样的风云变幻,无论马克思曾受到怎样的冷遇,历史终究是公正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